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伏F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昌乐、东平,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徽县,贵州之普安,云南之河口,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风姓,伏羲之后,遂以为氏。与任、宿、须句、颛臾同祖。” 此以名号为氏。
❷又注: “俟伏氏改为伏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据 《魏书·官氏志》 俱引作“俟伏斤氏”改为伏氏。)
❸ 《姓氏考略》 注云: “汉济南多伏姓,孔子弟子虑不齐之后。虑、伏、宓并通。”
西汉有伏胜; 南朝梁有伏迁; 晋代有伏滔,游击将军; 唐代有伏适,医家。

伏fú

❶俯伏,面向下臥。揚雄《長楊賦》:“皆稽頸樹頜,扶服蛾伏。”阮瑀《止欲賦》:“還伏枕以求寐,庶通夢而交神。”
❷藏。賈誼《鵩鳥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❸憑,靠。張衡《西京賦》:“伏櫺檻而頫聽,聞雷霆之相激。”
❹伺,服事。揚雄《甘泉賦》:“詔招搖與太陰兮,伏鉤陳使當兵。”
❺敬詞。枚乘《七發》:“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伏,司也。从人、犬,犬司人也。”段注:“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伏伺即服事也,引伸之为俯伏,又引申之为隐伏。”《左传·昭公十一年》:“五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饗蔡侯于申,醉而执之。”伏甲,埋伏武士。
1.通“服” fu
[例一] 《文选》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陈梁作》:“谁谓伏事浅,契阔踰三年。”伏事,即服侍。伏通“服”。
[例二] 清袁仁林《古文周易·参同契注》二:“伏食三载,轻举远游。”伏食,即服食,吃、服用。
伏,並母、职部;服,並母、职部。並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庖” pao
〔例一〕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伏牺,《史记·三皇本纪补》作“庖牺”。伏通“庖”。
〔例二〕 《淮南子·览冥》:“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伏戏,亦即“庖牺”。
伏,並母、职部;庖,並母、幽部。並母双声,职、幽旁对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茯” fu
〔例一〕 《淮南子·说林》:“伏苓掘,兔丝死。”伏苓,药名,《淮南子·说山》作“茯苓”。伏通“茯”。
〔例二〕 《史记·龟策列传》:“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伏灵,亦即“茯苓”。
伏,並母、职部;茯,並母、职部。並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4.通“排” pai
〔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范且曰:‘弓之折必于其尽也,不于其始也。夫弓人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一日犯机,是节之其始而暴之其尽也,焉得无折?’”伏檠,《荀子·性恶》作“排㯳”,杨倞注:“排㯳,辅正弓弩之器。”伏通“排”。
伏,並母、职部;排,並母、微部。並母双声,职、微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儤” bao
〔例〕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掌宫门卫屯兵。”注引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不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伏宿屋矣。”伏宿,当为儤宿,内臣直宿之称。伏通“儤”。
伏,並母、职部;儤,帮母、药部。並、帮旁纽双声,职、药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6.通“憑” ping
〔例一〕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伏轼,即凭轼,靠着车前横木。伏通“凭”。
〔例二〕 《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
伏,並母、职部;凭,並母、蒸部。並母双声,职、蒸入阳对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7.通“避” bi
〔例一〕 《汉书·尹齐传》:“豪恶吏伏匿,而善吏不能为治。”伏匿,即避匿,逃避隐藏。伏通“避”。
〔例二〕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不肖在位,贤者伏匿。”
伏,並母、职部;避,並母、锡部。並母双声,职、锡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伐
  • 下一篇:伊

伏fú

❶潜藏,躲藏。《小雅·正月》十一章:“潜虽伏矣,亦孔之炤。” 《齐诗》 “炤”作“昭”。郑《笺》:“池鱼之所乐而非能乐,其潜伏于渊,又不足以逃,甚炤炤易见。”朱熹《集传》:“炤,明,易见也。鱼在于沼,其为生已蹙矣。其潜虽深,然亦炤然而易见,言祸乱之及,无所逃也。”《大雅·灵台》二章:“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郑《笺》:“攸,所也。文王亲至灵囿,视牝鹿所游伏之处。”朱熹《集传》:“灵囿,台之下有囿,所以域养禽兽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处,不惊扰也。”
❷承受,承担。《小雅·雨无正》一章: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毛《传》:“舍,除。”朱熹《集传》:“舍,置。彼有罪而饥死,则是既伏其辜矣。舍之可也。此无罪者,亦相与而陷于死亡,则如之何哉。”黄焯《诗疏平议》:“当读‘彼有罪既伏其辜’为一贯。若曰: 除有罪伏辜者不论外,而无罪之人亦为彼有罪者所牵率而遍入于罪。唯有罪者戮,无罪者亦株连而戮,所谓威也。《笺》云以刑罚威恐天下,而不虑不图,正谓滥于用刑。”
❸脸朝下趴着。参见[伏枕] 条。

☚ 伎伎   伏枕 ☛

读音f·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房六切,入,屋韵。
❶趴,身体伏在其它物体上。
❷低下去。
❸埋伏;潜伏;隐藏。
❹屈伏。
❺降伏。
❻伏特,电压的基本单位,符号是V,简称伏。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f·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房六切,入,屋韵。
❶鸟孵卵。《正字通》:“伏,禽覆卵也。”

上一条: 下一条:

伏fú

面向下卧。例:娃爬~上睡觉,是消化不良。
❍ 小儿的成长是:三翻六坐九爬~(三、六、九是指的月份)。
《释名》:“伏,覆也。”

〔fu〕 jid ngad; pat.
伏天 〔fu tian〕 ful qand.
伏罪 〔fu zui〕 renb zeib.

伏《广韵》扶富·宥;bû‖fù

禽鸟孵卵;抱窝:鸡母~鸡仔囝guēbbǔ bǔ guē'ǎgniǎ(母鸡孵小鸡)。《广韵》:“伏,烏菢子。”《正字通》:“伏,禽覆卵也。”《庄子·庚桑楚》:“越鷄不能伏鵠卵。”《汉书·五行志中》:“丞相府史家雌鷄伏子。”《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黄武元年裴松之注引《魏略》魏三公奏:“吴王孫權,幼竪小子,……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長含鴟梟反逆之性,背棄天施,罪惡積大。”

ㄈㄨˊ2029孵。江淮官话。江苏扬州〖〗。~小鸡子。吴语。上海〖〗。~小鸡。上海崇明〖〗。浙江嘉兴〖〗、宁波〖〗、镇海、苍南金乡〖〗、温州〖〗。金鱼缸里该俫鱼儿鱼苗,沃是新~出个。闽语。福建漳平永福〖〗。台湾〖〗。~卵。屠宰家禽家畜。江淮官话。湖北蕲春。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蕲州谓宰杀牺牲曰~,~鸡、~猪是也。」蹲。西南官话。云南水富〖〗。吴语。上海崇明〖〗。浙江嘉兴〖〗。~倒。挨。吴语。江苏苏州。《海上花列传》第三五回:「~牢仔身浪,阿热嗄?」系。吴语。上海南汇周浦。低头。闽语。福建闽侯洋里〖〗。承受;负担。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把这东西挂到木橛橛儿上头,这木橛橛儿能~起吗?‖称阵这么重的东西,称绳子能~起吗?把腌制后的咸菜装在密封的坛子里闷熟。西南官话。四川成都〖fu21〗。~盐菜‖~豆豉。困倦。西南官话。湖北武汉〖u213〗。

〈隐〉清末以来粮店指数目八。参“常、落、几、时、麦、重、春、伏、求”。

伏fú

❶趴
 △ 俯~。
❷隐藏
 △ 埋~|~击。
❸伏天
 △ 三~天|歇~。
❹低下去
 △ 起~不定。
❺姓。

❶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俯~︱蜷(quan)~︱老骥(ji)~枥(li)。
❷低下去:~贴︱倒(dao)~︱起~︱此起彼~。
❸隐藏:~笔︱~兵︱~击︱~流︱埋~︱潜~︱匿(ni)~︱蛰(zhe)~︱危机四~。
❹伏天,我国夏季最热的时期:~暑︱~汛︱~旱︱三~︱入~︱初~︱中~︱末~︱终~︱出~︱歇~。
❺屈服,低头承认:~罪︱~输︱~辩。
❻使屈服:制~丨降(xiang)~︱降(xiang)龙~虎。
❼指伏兵:设~。
❽电压单位“伏特”
的简称:220~的电压。
袱(幞、襆) 包裹或覆盖东西用
的布单:包~。

伏fú

❶ 趴,脸向下,身体前倾:伏案│伏地不起。
❷ 低下去:起伏。
❸ 隐藏:伏兵│埋伏│危机四伏。
❹ 被迫接受,屈服:伏法。
❺ 使服从,降伏:降龙伏虎。
❻ 伏天,夏天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入伏。
❼ 姓。

(2次)
❶隐伏。福兮祸所~《服》
❷读为“服”。行;实行。~清白以死直兮《离》

伏fú

❶ 隐伏;隐藏;埋藏。《诗经·小雅 ·正月 》:“潜虽伏兮,亦孔之炤。”《九叹·怨思》:“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于末庭。”
❷实行。《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fu

伏安1 伏案 伏笔2 伏辩3 伏兵 伏地 伏法 伏旱4 伏击伏流5 伏暑 伏特 伏天 伏帖6(tie) 伏贴 伏线 伏汛7 伏诛出伏 初伏 倒伏 二伏 俯伏 虎伏 埋伏 末伏 匿伏 起伏 潜伏 蜷伏 入伏 三伏 设伏 数伏 上伏 头伏 降(xiang)伏 歇伏 隐伏 蛰伏 制伏 中伏 终伏 伏特计8 伏低做小9 伏虎降龙伏尸流血10 伏首贴耳 老骥伏枥 降(xiang)龙伏虎 此起彼伏 危机四伏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伏fu

❶趴,脸向下,身体向前靠:~案工作|他~在桌子上睡着了|你别~在地上。
❷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统称三伏。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今年天气真怪,还没入~,就这么热了|已经出~好多天了,当然不那么热了。[伏法]罪犯受到惩罚,指被处决:那伙抢劫杀人犯已于昨日~。[伏罪(服罪)]承认自己的罪过: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

(同)趴 躺 卧
(反)起

伏fú

❶身子往下趴: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一·10)湘云只~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五十·1159)
❷佩服:这会子又调唆我和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你。(六十·1408)你有本事,把“二箫”的韵全用完了,我才~你。(五十·1159)
❸信服;服气:贾母向王夫人等说道,“今儿我才说这话,素日我不说,一则怕逞了凤丫头的脸,二则众人不~。”(五二·1203)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这个主儿。(二五·567)
❹隐藏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白首双星。(三一·709回目)
❺指三伏天:~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三十·699)


伏fú

敬辞。用在句首,多见于章表和函件:~以太极两仪,絪缊交感,图书出而变化不穷,神圣作而诚求必应。(一○二·1303)~乞宪慈恩准提证质讯,开恩莫大,生等举家仰戴鸿仁,永永无既矣。(八六·1114)

伏fú

伏特的简称。1946年《电世界》第一卷第五期:“固定磁铁的两端经过一个双刀双掷开关接到4.5伏的干电池。”1948年《水工名词》:“volt,伏。”

覆。《禮記·曲禮上》:“寢毋伏。” 鄭玄注:“伏,覆也。”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輿軾 > 𩊙 > 伏
伏  fú

同“𩊙”。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伏
伏  fú

脈象名。其脈來隱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故稱。其稱始見於秦漢典籍,宋後稱伏脈。《難經·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晉·王叔和《脈經》序:“謂沉爲伏,則方治永乖。”宋·崔紫虚《四言脈訣·伏脈》:“伏爲隱伏,更下於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李延是注:“伏之爲義,隱伏而不見之謂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牲犧 > 伏
伏  fú

謂古代祭路神用的犬牲。行軷祭(祭行道之神)時,王者之車從其上轢而行之,冀以暢通無阻。《周禮·秋官·犬人》:“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伏,謂伏犬,以王車轢之,瘗,謂埋祭也。”孫詒讓正義:“謂磔犬於軷壤(在廟門外之西),以王車轢之而行也。”

伏fú

旧时陆陈业谓数目八。参“常、落、几、时、麦、重、春、伏、求”条。

伏、趴、扑、卧;起

○伏fú

(动)低下去:歌声此起彼~|波浪一起一~| 岗峦起~|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起有~的。

○趴pā

(动)全身向前、向下靠在物体上;伏:~在地上|~下|~在桌子上|~在床上看书|~在窗口张望。

○扑pū

(动)〈方〉伏:~在桌子上看地图|他~在床上哭|~在地上。

○卧wò

(动)趴;躺下:~床不起|~倒在地|~在草丛里|~薪尝胆|~不安席|坐~不安|高~东山。

●起qǐ

(动)高起来;升起来;爬起来:~伏不平的丘陵地带|连绵~伏的群山|皮球拍不~来|歌声时~时伏|~床号响了。

起←→伏 落qǐ ← → fú luò

起:物体由下往上升。
伏:低下去。
落:物体由上往下降。
【例】 麦子刚刚熟,南风吹动处,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般的锦纹。(杨朔: 《泰山极顶》) 牝马登起尾巴,挥动如风,把所有的蜂虻,连同树木一齐打倒。你只见它忽起忽落,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横三竖四,上七下八,树木就象被刈 了的草,纷纷倒地。(拉伯雷:《巨人传》)

伏fú

〖副词〗
表示敬谦。可不译出(4)。《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想来圣主的恩德,多得没有办法计算。《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想来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大凡所在遗老,还都蒙受怜悯、赡养,何况我孤苦零仃,更为严重。《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听说唐朝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识可以作帝王的老师。


伏fú

〖动词〗
一、俯伏,爬(8)。《苏秦以连横说秦》:伏而诵之。——俯伏在桌案上诵读它。《管晏列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当晏子爬在庄公的尸体上痛哭,尽了君臣之礼然后离去,难道就是所谓的“见义不为,没有勇气”的人吗?《种树郭橐驼传》:隆然伏行。——弓着背俯伏行走。
二、遮挡,掩蔽(1)。《杂说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可是龙乘着这片云,可以在辽阔无边的太空中到处游动,接近太阳和月亮,遮挡住它们的光辉。
三、低下,倒下(2)。《黄州快哉亭记》: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西望武昌各山,冈陵有的高起有的低下。《司马季主论卜》:一起一伏,无往不复。——有时起来有时倒下,没有什么去而不复的。
四、埋伏,隐藏(8)。《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难以预料的,担心有埋伏呀。《屈原列传》:秦伏兵绝其后。——秦国埋伏的军队切断了他们的后路。《亲政篇》:嘉言罔伏。——好的意见不被隐藏。
五、屈服,承认,受到(2)。《郑庄公戒饬守臣》:许既伏其罪矣。——许国已经承认它的罪过了。《范雎说秦王》: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我知道今天说话在前,明天受到诛杀在后,可是我也不惧怕。

伏fú

❶ 趴,趴伏。《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促织》:“小虫~不动,蠢若木鸡。”
❷ 埋伏,潜藏。《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焉。”《屈原列传》:“入武关,秦~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❸ 降伏,制服。如“降龙伏虎”。韩愈《择言解》:“火既我灾,有水而可~其焰。”
❹ 屈服,顺服。《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既~其罪矣。”《淮南子·原道》:“海外宾~。”
❺ 敬词。用于君长。《汉书·文帝纪》:“臣~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❻ 伏日,伏天。《汉书·东方朔传》:“~日,诏赐从官肉。”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如今是三~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也指伏日的祭祀。见“伏腊”。

*fu

B7FC
❶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轼而叹/~贴。
❷低下去;面向下卧:此起彼~/起~/~谢。
❸隐藏:昼~夜出/~击/~兵/潜~/~笔/埋~/~流。
❹屈服;低头承认:~输/~罪/海外宾~。
❺制服;降伏:降龙~虎/~众。
❻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一伏十天,相当于公历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冬练三九,夏练三~/入~/~暑/~旱/~汛/歇~。
❼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一安培的电流通过电阻为一欧姆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一伏特。
❽姓。

降服1

降服1

伏 降款
使人服从:降人
使人屈服:诎人
降服凶人:伏虎降龙
调教使降服:调伏
侵入使降服:侵服
讨伐者声威强大,不战而降服对方:传檄而定 驰檄可定
降伏之众很多:蚁伏
(使投降顺服:降服)

☚ 屈服1   慑服 ☛

隐藏1

隐藏1

隐(隐占;隐昧;隐匿;隐避;遮隐;遁隐;潜隐;蔽隐) 藏(藏匿;藏蓄;藏掖;包藏;沉藏;苞藏;消藏;深藏;盖藏;暗藏;匿藏;寝藏;潜藏;沉藏;退藏;埋藏;蛰藏;窜藏) 闭(闭伏) 伏(伏匿;伏藏;避伏) 弢(弢钤;弢敛) 慆 屏(屏匿;屏处;屏藏;屏窜) 匿(匿藏;讳匿;沉匿;沦匿;没匿;违匿;漏匿;躲匿;蔽匿;匿) 映 阴(阴匿;阴潜) 挟(挟藏;怀挟) 窝 窜(窜伏) 掖 揞 影(影盖;~于树后) 躲(躲入;躲藏;~起;躲匿;躲避) 遁(遁匿;遁戢;遁隐) 瘗(瘗藏) 匽 微(其徒~之) 掩(掩伏;掩藏;遮掩;蔽掩) 潜(潜包;潜纳;潜处;潜伏;潜匿;潜韬;潜躲;潜戢;潜翳) 韬(韬匿;韬伏) 廋(廋蔽)盖臧 秘蕴
把形迹、真相隐藏起来:藏影匿形
盗贼隐藏:盗匿
藏伏,藏匿:闭藏
 潜伏,隐藏:藏伏 隩区
躲藏,隐藏:辟匿 遮遮掩掩
藏在柜子里:韫匮 韫匵
藏在袖子里:袖(~着手)
潜藏在地下:蛰藏 蛰地
违背本意而隐藏、隐匿:避迹违心
奸诈而掩藏不露:诡伏
借以藏匿:凭匿
暂时隐藏:寄匿
无处藏匿:罔伏
不能完全隐藏:雉尾藏
(藏起来不让发现:隐藏)

另见:藏起 埋藏 躲避 隐蔽1 隐瞒 掩盖 ︱公开

☚ 隐藏1   隐藏不露 ☛

趴伏

趴伏

卧 伏 趴 鞠 匐(匐伏;匍匐)
趴伏于地:俯伏(俯伏在地) 俛伏 伏地扶伏 扶服 委服(委服在地)
 恐惧而伏地:惕伏
 屈膝伏地:跪伏 匍伏
 蟠曲俯伏:蟠伏
自己一下子趴在地上:自投于地
倒伏在地:卧倒 倒伏 倒仆 偾仆 趴下
 曲身卧倒:踡伏
 蜷缩卧倒:蜷卧
受惊而趴伏:惊伏
(身体卧倒,胸腹贴伏在其他物体上:趴伏)

另见:爬动

☚ 躺卧   起来 ☛

屈服1

屈服1

伏 屈(屈人)
迫使屈服:强屈
制服,屈服:摧服
以武力使屈服:征服 讨服 诛服 攘服压倒
 征服极难征服之人:缚虎
 以武力征服:勘剪
 平定征服:绥服
 驾驭,征服:鞭挞
拷打使屈服:笞服

☚ 压服   降服1 ☛

弯腰

弯腰

弓(弓身;弓腰;背曲腰弓) 伛(伛身;伛背;伛俯) 伏(~案)躬(躬身;躬腰;弯躬;踞躬) 哈(哈腰) 鞠(鞠躬) 俯(俯伏) 偻背 偻俯 偻腰 偻身 屈身 弯身 俯身 挫身 曲身 下腰 曲腰 窝腰 猫腰 折腰 勾腰 拱腰 拿腰 呵腰 低腰 曲背(弯腰曲背) 曲脊 折支 偃偻 背曲弯腰
弯着腰:俯身 俯躬 钦身
低头曲背:俛偻 俯偻
稍稍弯腰:欠身 欠体
弯腰如磬:磬折
身体弯曲收缩:蜷缩 蹙缩 拳缩 局缩
弯身的样子:偻偻
曲体弯腰的样子:鞠恭
低俯歪斜的样子:弟佗
(将腰身弯下:弯身)

另见:行礼 拾取

☚ 蜷曲   伸着 ☛

敬辞

敬辞

雅(~意;~诲) 烦(~请;~劳) 拜(~请;~托;~上;~读;~领;~服) 伏(~惟;~闻) 赏(~光;~脸)
对尊长的敬辞:财幸
敬贤之辞:式闾
孝敬父母之辞:菽水(菽水承欢)

另见:感谢 请人 敬佩

☚ 敬辞   敬称对方 ☛

抬起

抬起

仰(~首) 举(~头;伸~) 翘(~足;~尾巴) 昂 挢(~舌)
 抬高:耸(~肩)
 身体的一部稍稍抬起:欠(~身;~腿;~体)
 高高地抬起:高扬(~着头) 昂仰
低下:垂(~头;~首) 埋(~首) 伏(~身)

☚ 抬起、低下   躺卧 ☛

夏季

夏季

夏(夏天;夏日;夏时;~序;夏月;夏令;夏节;夏景;~中;时~;九~;朱~;槐夏;长~;大~;阳~;纁~) 朱明 朱阳 朱律 朱火 热天 火天 炎天 炎节 炎月 槐序 火序 午季 暑天 暑月 长嬴 长赢
夏季的三个月:三夏 三炎
夏秋两季:九夏三秋
夏季初期:初夏 孟夏 早夏 梅夏 轻暑 试暑 双清 枣华
清和的初夏:清夏
春夏之时:阳时
夏季最热的日子:伏(伏天;伏日;三伏;初~;数~;金伏;出~) 盛夏烈夏 赤夏 火正 火云 朱仲 中昊 暑天 暑夏 伏暑 炎暑 繁暑 隆暑 烝暑 炽暑 彤暑 大暑 盛暑 徂暑
农历五六月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五黄六月
寒冬暑夏:寒暑 阴阳
湿热的夏天:溽夏
酷热的夏天:炎夏
极热的夏天:毒暑 酷暑
夏季末期:夏末 季夏 残夏 残暑 余暑 余炎 火老

另见:热 炎热

☚ 春季   秋季 ☛

靠着

靠着

靠 倚(倚靠;~柱;~楹;~马;~窗) 凭(凭倚;凭靠;~窗) 跂 傍(傍依) 冯 负(负托) 隑 戤 梯(~栏远眺)
头靠在枕头或其他物体上:枕(~石;~弓;~戈待旦)
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伏(俯伏) 趴(~在桌上)
 靠在桌上:伏案(~苦读) 凭几 隐几隐机
 靠着栏杆:凭栏(~远眺) 倚栏 倚槛
 靠着车轼:据轼 凭轼
垂头依靠:颓倚
使背靠着:背(背靠;隐背)
 靠在门上:依门 倚门 负户 踦户 踦闾
 背靠着墙:负墙
 背靠墙角:负隅 负嵎
 背靠屋檐:负檐
 背靠屏风:负依
斜靠着:欹 斜倚 斜靠
相倚相靠:梁倚
紧挨着,亲密地靠着:
 亲热地靠着:偎依 呢依
 亲热地紧靠着:依偎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肩
(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靠着)

另见:接近 依靠

☚ 靠着、接触   接触2 ☛

伏fú

房六切,入屋。
❶俯伏,俯卧。《礼记·曲礼》:“坐毋箕,寝毋~。”
❷藏匿,埋伏。《老子》章五十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
❸降服,屈服。胡曾《李陵台》:“英雄不~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❹佩服;信服。陈子昂《唐水衡监丞李府君墓志铭》:“缙绅高其才,烈士~其义。”
❺伏天;伏日。袁宏道《山中》:“是处堪销~,深林半沼台。”

〖伏〗 粵 fuk6〔服〕普 fú

❶ 埋伏,伏兵。許慎《說文解字》:「〜,司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司,今之伺字。」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夫大國,難測也,懼有〜焉。」
❷ 伏下。莊周《莊子.逍遙遊》:「卑身而〜。」
❸ 埋藏,隱藏,有詞語「~線」。李耳《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
❹ 承受。班彪《王命論》:「遇折足之凶,〜斧鉞之誅。」(鉞【粵 jyut6〔月〕普 yuè】:古代兵器。)
❺ 通「服」,佩服,敬佩,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服」。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騎皆〜曰:『如大王言』。」

伏fu

中国农历节令名。三伏的总称, 也叫“伏天”或“伏日”。“伏”源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伏的意思是指隐伏以避盛暑。中国古代是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三伏算作伏天。庚日即六十干支纪日法顺序相配中带“庚”字的日子。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一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由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每年不同, 所以每年入伏日期不同, 一般头伏是在7月12日到22日, 中伏是在7月22日到8月1日,末伏是在8月8日到8月18日的范围内变动着。
中国各地最热时期出现日期大致都在伏天以内。广州在7月, 武汉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郑州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北京在7月中、下旬,哈尔滨在7月,因此通常有“热在三伏”或“热在中伏”的说法。
伏天是中国一年中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时期,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正是早稻灌浆成熟期和晚稻插秧期; 棉花正是现蕾、开花、结铃期;玉米正是抽雄吐丝期。伏天高温是喜温作物生育和高产的有利条件;而伏天出现有害高温和伏旱,也会影响一些农作物(如水稻)、某些牲畜(如奶牛)的生长发育。伏天不热,对喜温作物不利,三伏期间平均气温低于24℃的地区不能植棉,低于18℃不宜种玉米。民间也有“伏天不热,五谷不结”之说。

❶伏藏、隐藏、制伏。《素问·至真要大论》: “必伏其所主。”
❷脉象之一。详伏脉条。
❸中药炮制法之一种。详泡条。

又称“伏天”,中国的节令,指夏季最热的时段。共分3伏,按阴历甲子计日,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10d,有的年份中伏为20d。伏大致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

伏fú

❶趴。如:伏案。
❷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如:伏罪,伏法。
❸隐蔽。如:伏击,埋伏,伏兵。
❹伏天。如:初伏, 中伏,末伏。
❺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❻姓。

谦辞,拜伏。如“伏望”“伏祈”“伏乞”“伏冀”“伏蒙”“伏念”“伏想”。《欧阳修全集·与韩忠献王书》:“新岁甫迩,伏乞为国自重,下情祷咏之至。” 《曾巩集·答孙都官书》:“提刑都官阁下:伏承赐书及示盛制六编,凡三千首,盛矣哉。”

☚ 枉   禀 ☛

伏fu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下对上的恭敬语气,多见于奏章书信中。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应的词。如:❶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诸葛亮集·与孙权书》“伏”句:希望您凭着同盟的情义,命令将帅向北进军,共同平定中原,一起匡辅汉室。)
❷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文选·李令伯:陈情表》“伏”句:〔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凡是遗老,还都蒙受矜怜养育,何况我孤苦零丁,〔情况〕尤其严重呢?)
❸臣伏自忖度,有方刚之力,不得备戌行(hang),致死命,况今已无事,思报国恩,独惟文章。(《柳河东集·献平淮夷雅表》“伏”句:我独自考虑,在有旺盛精力的时候,未能从军打仗,豁出性命,而现在已无战事,想要报答国家的恩德,只有〔写〕文章一法。)

☚ 弗   甫 ☛

古代的伏日之祭。《史记·秦本纪》:“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蛊。” 《集解》 引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 至此乃有之。”引徐广曰:“伏,祠社,磔狗邑四门也。”《正义》:“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古时“伏”与“腊”(参见“腊”条),均为民间重要祭祀, 每每连称作“伏腊”。《汉书·杨恽传》记杨恽《报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是日也(指伏日或腊日),拂衣而喜,奋褒低印,顿足起舞”。足见伏日之祭,是老百姓欢庆高兴的日子。

☚ 腊日   伏日 ☛

伏fú

❶伏藏、隐藏、制伏。《素问·至真要大论》: “必伏其所主。”
❷脉象之一。详伏脉条。
❸中药炮制法之一。详泡条。

伏fú

Ⅰ  ❶ (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 bend over;lie prostrate:~ 地 lie on the ground
❷ (低下去) subside;go down:起 ~ rise and fall;undulate
❸ (隐藏) hide:潜 ~ conceal;hide;lie low;
埋 ~ ambush;
昼 ~ 夜出 hide by day and come out at night
❹ (屈服;低头承认) surrender;admit (defeat or guilt):~ 法 be executed
❺ (使屈服) vanquish;subdue:降妖 ~ 魔 vanquish demons and monsters Ⅱ ❶ (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 hot season;dog days:入 ~ beginning of the hottest part of the summer
❷ {电} (伏特的简称) volt
❸ (姓氏) a surname:~ 胜 Fu Sheng
◆伏安 {电} volt-ampere (VA);
伏案 bend over one's desk;bend over a table;
伏笔 a hint foreshadowing later developments in a story,essay,etc.;foreshadowing;an anticipatory remark in a story,an essay,etc.;
伏兵 troops in ambush;
伏兵四起 The ambushed soldiers leapt out all-around.;
伏冲 {中医} deep-sited part of the Chong channel;
伏虫病 {中医} parasitic disease;
伏道相迎 kneel in the road to welcome;
伏低做小 meek and subservient;be content to remain in a lowly [secondary] position [condition];伏地 prostrate;prostrate on the ground;
伏地跪拜 fall down upon one's knees;
伏地僵卧 lying prostrate on the ground;
伏地请罪 throw oneself on the ground acknowledging one's faults;
伏地索道 incline;
伏蒂乌斯宗主教 Photian;
伏都教 voodooism;
伏而舔天 do sth. in a wrong way;be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impossible to attain the aim,due to one's wrong way of doing it;lick the sky by lying prostrate on the ground with one's face downward;
伏旱 drought during hot summer days;summer drought;
伏获 waylay;
伏击 ambush;ambuscade;still-hunt;waylay;
伏击搏俘 capture sb. by ambuscade;
伏几而卧 fall asleep leaning over the table;
伏剑而亡 fall victim to a sword;
伏梁 {中医} mass located in the upper or lower abdomen;mass in the upper abdomen;
伏气 {中医} incubative pathogen;insidious pathogen;insidious pathogenic factors;
伏气温病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occurring after incubation;insidious pathogen warm disease;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 caused by insidious pathogenic factors;
伏热 {中医} latent heat;
伏热在里 latent heat in the interior;heat-evil accumulating inside the body;
伏身趴下 prostrate;
伏尸恸哭 wail over the corpse;weep over sb.'s remains;
伏侍 wait upon;attend upon;
伏署 hot season;dog days;{中医} disease due to latent summer-heat;latent summer-heat;
伏数 voltage;
伏宿痰 {中医} latent phlegm;
伏特 {电} volt;
伏特计 {电} voltmeter;
伏天 hot summer days;dog days;
伏贴 fit perfectly;comfortable;cosy;obedient;submissive;
伏兔 {穴位} musculus rectus femoris;Futu (S 32);伏惟尚飨 May you taste of this offer!;I do hereby most respectfully ask the spirit of... to come and eat it — a phrase used in elegiac addresses.;
伏窝 brooding;
伏卧 prone;
伏汛 summer flood;
伏饮 {中医} recurrent fluid retention syndrome;
伏罪 plead guilty (to a crime);admit one's guilt

伏fú

节死谊|节死义|枥老骥|龙凤雏|尸流血|首帖耳|维尚飨

❷ 发擿奸|甘下风|骥盐车|擿发隐

❸ 结缨剑|老骥枥|潜龙

❹ 不甘雌|此起彼|跌宕起|发隐擿|发擿奸|福倚祸|狐凭鼠|狐潜鼠|破奸发|擒奸擿|杀机四|擿奸发|危机四|摘奸发

伏fú

会意字,“犬”趴在人的身边。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茯(茯苓)
袱(包袱)
洑(旋涡)

伏fú

(6画)

【提示】右边是犬,不要错写成大。

*伏fú

6画 人部 
(1) 身体前倾,脸朝下,靠在物体上;趴: ~枕|~案|俯~|蜷~。
(2) 低下去: 有起有~|起~不定。
(3) 隐藏: ~兵|潜~|昼~夜出|危机四~。
(4) 承认过错或接受惩罚: ~罪|~诛|~法。
(5) 降伏;使屈服: ~虎|~魔。
(6) 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止,共30天或40天,分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终伏、三伏),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 入~|出~|三~天。
(7) [意大利volta]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十万~高压线。

伏()


甲骨文合集14294,殷
[北方曰]伏風曰伇。
按: 象人俯伏形。

史伏作父乙尊,殷周金文集成5897,西周早期
史伏乍(作)父乙寶(旅)彝。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47,戰國至秦
正□□□□□□□□□癸不可祠人伏,伏者以死。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黄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留(流)四國。

漢印文字徵
伏治之印。

漢印文字徵
伏侵私印。

白石神君碑,東漢
故天無伏陰,地無鱻陽。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伏惟明府,受質自天。

史晨前碑,東漢
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爲漢制作。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君執以威權,征其後伏。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於是學徒沐浴純澤,承風感化,伏膺詠歎,不知手之舞之。

胡明相墓誌,北魏
吉凶有兆,倚伏無期,奄辭黼帳,方即泉扉。

道明墓誌,北齊
見干戈拂天,旌旗若日,虎臣一□,伏尸百萬。
按: 从大。

段模墓誌,隋
而上玄冥昧,倚伏寂寥。

元智墓誌,隋
奸吏懼其擿伏。
《説文》:“伏,司也。从人从犬。”
甲骨文象人俯伏形,周以後表俯伏義者别作从人从犬之“伏”。

☚ 催   促 ☛

伏fú

周代以来会意字。从亻(人),从犬。象犬守候在人旁。西周金文象犬在人下。有伺伏义,就是趴,脸向下、体前屈。如:伏在地上|伏案写字。引申为低下去。如:此起彼伏。又引申为隐藏。如:伏兵|伏击。组词如:潜伏。再引申为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如:伏罪|伏法。

伏★常◎常


fú表意,从人从犬,以犬守门伺人,本义表示伺候,引申为俯伏、屈服、身体前倾而脸朝下、低落下去、隐藏、伏天(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等。

(fú)

伺也。从人,从犬。

*伏bjwə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司也。 从人、犬。犬,司人也。(八篇上)
以犬常伏臥於人旁取意。

☚ 耳   色 ☛
000000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