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里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里布1772—1843清朝大臣。爱新觉罗氏,字萃农,满洲镶黄旗人。嘉庆进士。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年初调两江总督。鸦片战争后英军攻陷定海,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督师。他力主妥协,不许部将抗英收复定海,并与英军达成停战协议。次年清廷责其庸懦,以江西巡抚裕谦代之,被革职逮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重新被起用,随耆英向英军求和。后当英军攻占浙江海防重镇时,清军俘获英军十名,他把获敌送回敌营。同年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又与耆英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旋被任钦差大臣,授广州将军,赴粤与璞鼎查谈判,办理中英交涉事宜。次年在人民愤怒声讨声中惊忧而死。 伊里布满洲正白旗人。清同治九年(1870)由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调任乌鲁木齐领队大臣。越二年卸任。 伊里布1772—1843字莘农,姓爱新觉罗氏,镶黄旗满洲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道光元年(1820)累迁浙江按察使,湖北、浙江布政使,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十三年擢云贵总督。十八年,授协办大学士,留总督任。十九年,调两江总督。二十年(1840)秋,英军陷定海,任为钦差大臣,赴浙江查办。派家丁率员弁赴定海犒英军,与英军私订浙江停战协定,为两江总督裕谦参劾,革职。二十二年春,起用,随杭州将军耆英向英军求和。五月英军攻占乍浦。将10余名战俘亲送乍浦,求“解仇通好”,英军不理。八月与耆英代表清政府同英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旋被任命钦差大臣,授广州将军。次年,至粤,见民心不服,惊忧而死。谥文敏。 伊里布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字萃农。进士出身。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后升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调任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办理军务。主张妥协,打击抵抗派。十一月,与英军私订浙江停战协定,承认英军占据舟山及附近小岛。因受弹劾,被革职。二十二年复用,八月,与耆英一起同英方璞鼎查谈判,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授广州将军赴粤办理中英交涉事宜。次年在人民声讨声中惊忧而死。 伊里布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曾请裁减云南守兵和文职官员,被采纳。十八年(1838),迁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二十年(1840),调任两江总督。旋因英军侵入浙江定海,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及至,派家丁率员弁赴定海犒英军,与英军私订渐江停战协定,被两江总督裕谦参劾,革职。二十二年(1842),被起用,改发浙江,随杭州将军耆英向英军求和。英军攻占乍浦后,将10余名战俘亲送乍浦,求“解仇通好”,英军不理。同耆英代表清政府同英使璞鼎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不久,又任钦差大臣,授广州将军。二十三年,至广东,为人民所声讨,惊忧而死。谥文敏。 伊里布1772—1843清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字莘农。爱新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进士。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迁云贵总督。二十年初,由云贵总督调两江总督,旋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诬陷定海殉难的总兵张朝发,私自与英军通款,被逮问革职。二十二年春,被起用,随耆英向英军求和。八月,又与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任为钦差大臣,授广州将军。次年,到广东与璞鼎查谈判,不久在人民声讨下忧惧而死。 伊里布1772—1843清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历任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被任为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道光二十年初,调任两江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办理军务。慑于英军的“船坚炮利”,主张求和妥协,诬陷抗英殉难的定海镇总兵张朝发,不予抚恤;攻击林则徐“断绝贸易,烧烟起衅”。与英军私订浙江停战协定,承认英军继续占领舟山及附近小岛。后因两江总督裕谦劾其私遣家丁张喜与英军通款,遂被革职逮问。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又被起用,七月奉命同杭州将军耆英赴南京代表清政府与英军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九月授广州将军、钦差大臣,办理善后事宜。不久“见民心不服,夷情狡横”,忧惧而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