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伊犁将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伊犁将军

官职名。清代统辖伊犁、宁远城(今伊宁)、惠宁城(在今伊宁东北)、古城(今奇台)等处驻防旗兵的最高长官。因驻伊犁,故称伊犁将军。其下设副都统二人

伊犁将军

官名。全名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驻惠远城,节制乌鲁木齐都统、总理回疆将士事务参赞大臣、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统各地驻防、换防满营、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绿营等官兵。兼理外藩事务,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同治十年至光绪八年(1871—1882)沙俄侵占伊犁期间,暂驻塔城。新疆建省后,仅辖伊犁、塔城驻军,节制伊塔事务。

伊犁将军

全称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在新疆所置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为八旗驻防将军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驻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以参赞大臣一人为辅, 统辖新疆南北两路, 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和巴尔喀什湖以迄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下设领队大臣四人及总管、副总管、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若干人,分驻惠宁及惠远城,分管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各部(各组为营)游牧之事。衙内置有印房、粮饷处及驼马处,设司官五人、笔帖式四人,分管所属事务。1883年(光绪九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除。

伊犁将军

伊犁将军

清朝八旗驻防将军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置,驻伊犁(今伊宁市)。凡卡伦兵、屯田兵、驻防马步兵、绿营兵等新疆驻军,皆归其统率。天山南北两路文武官员、各回城伯克亦悉听节制,粮饷、驼马、屯垦俱由查核,兼掌新疆军政,为驻新疆最高军政长官。

☚ 徕远司   乌鲁木齐都统 ☛
伊犁将军

137 伊犁将军

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设置的最高地方官职,为八旗驻防将军之一。始设于乾隆二十七年 (1762),治惠远城 (今新疆霍城县南)。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地方,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巴尔喀什湖及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光绪九年(1883)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除。

☚ 盟旗制度   驻藏大臣 ☛
伊犁将军

伊犁将军

军官名。清代置。掌统辖伊犁地区驻防绿营兵。《清史稿·兵志二》: “伊犁将军: 节制一镇,统辖军标二营。” 《职官志四》: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 将军〔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改从〕。”

☚ 伊耆氏   伊什罕伯克 ☛

伊犁将军

清朝在新疆所置最高官名。1762年由乾隆所设。

伊犁将军

清代官职名。统辖伊犁、宁远城(今伊宁)、惠宁城(在今伊宁东北)、古城(今奇台)等处驻防旗兵的最高长官。因驻伊犁,故称伊犁将军。下设副都统2人。

伊犁将军

官名。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置,驻伊犁(今伊宁市),是八旗驻防将军之一,掌新疆地区的军政,天山南北路悉听节制。有参赞大臣一人,为将军的辅佐;下设领队大臣四人及总管、副总管、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若干人,分驻惠宁城及惠远城,分别管理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诸都,编组为各营,掌其游牧之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