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春地名。在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南岸,北邻苏联,因伊春河得名。原属汤原县,1952年置县,隶松江省。1954年属黑龙江省。1957年撤县置市,属松花江专区。1964年改由省直辖。同年,撤市置特区。1967年,撤销特区,置市。1970年改市为地区。同年,嘉荫县和铁力县划入。1979年,撤地区,恢复市。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素有 “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等。有林产化工、冶金、电力、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农作物以小麦、大豆、水稻为主。人参的种植居全省前列。绥佳、南乌铁路和哈伊、伊嘉公路经境内。 伊春 伊春Yichun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林业城市。在黑龙江省东部偏东、小兴安岭中部南坡,汤旺河流贯,哈佳铁路自南岔有支线通此。全市辖15个区、16个林业局和嘉荫县、铁力市。总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6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84.85万,由22个民族构成。伊春北部嘉荫县与苏联隔江相望,辖区边境线246公里。伊春林区1948年开始建设,1949年建立伊春镇,隶属汤原县。1952年成立伊春县,1958年设市。伊春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现有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2.66亿立方米,林业作业区面积400万公顷,素有“红松的故乡”、“祖国的林都”之称。此外还有各种矿藏点200余处,其中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锡、钼等20余种,非金属矿点达140余处。森林中盛产皮毛兽、药材等。40多年来,伊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1.99亿立方米,更新造林有效面积760万亩,现有人工蓄积1 417万立方米。1988年全市更新造林88万亩,生产木材424.7万立方米,生产锯材84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年产17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1988年林业工业产值达2.45亿元,多种经营产值2.76亿元。除采木业外,伊春还有其他地方工业企业367个,初步形成以机械、纺织、服装、建材、食品、印刷、化工、冶金、采掘、酿造、木制品加工、粮油加工为主的18个行业、64个门类、507种产品的工业生产体系。伊春林海浩瀚,峰峦峻秀,风景优美,适于避暑游览、狩猎赏雪。现开辟了嘉荫龙骨山、汤旺河石林、朗乡原始林和滑雪场、桃山狩猎场等12处旅游点。 ☚ 大庆 鸡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