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拉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拉克Iraq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伊尔拉克。在今西南亚阿拉伯半岛东北,东南临波斯湾。其名在阿拉伯语中是海岸、陡崖和低地的意思。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马连人居此,创造了楔形文字,建起城邦,约公元前2350年形成国家,巴比伦和亚述相继兴起。公元前550年被波斯征服。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16世纪起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英国占领。1921年在英国保护下建立君主制,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废除君主制,建立伊拉克共和国。首都巴格达。 伊拉克yī lā kè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英〗Iraq。1922年蔡和森《洛桑会议与土耳其》:“若以军事言,摩塞尔让与土国,则巴格达(也是英国制造的小保护国)与伊拉克将无险可守,国将分裂。”1948年11月28日《大公报》第一张第一版:“二次大战中,中东国家埃及、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等也曾用出售黄金的方法来吸收过剩的通货。” 伊拉克亚洲西南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全称伊拉克共和国。1958年7月17日建国。国土面积438217km2,人口2240万(1997年10月)。首都巴格达。1958年8月25日与中国建交。海岸线长60km。境内西南部高原和东北部山地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海拔不足100m,南部有沙漠分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属大陆性气候,平原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北往南7~11℃,7月平均气温32~34℃。年均降水从南到北为100~500mm,东北部山地可达700mm。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1998年探明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2位。天然气储量预计约达3.1万亿m3,磷酸盐储量100亿t。1997年原油日产量为114.2万桶,出口91万桶/日。可耕地面积800万hm2,已耕地面积近500万hm2。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全国有3300余万株椰枣树,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t。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总长2027km。公路总长3.9万km。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t。内河航线总长1015km。主要港口有乌姆·卡什港,年吞吐量500多万t和大型输油港贝克尔港,年输油能力84万t。现有输油管道总长3750km。实行免费教育。1993/1994年度有小学7966所,学生339.1万人,教师12.6万人。中学2511所,学生111.5万人,教师4.5万人。职业学校271所,学生13.7万,教师0.9万,高等院校19所,学生19.7万,教师1.1万。伊拉克2004年人口2800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3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6美元。2004年通货膨胀率55%。2004年日产石油约200万桶。 伊拉克 伊拉克Yilake地处西亚中央,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79%为阿拉伯人,20%为库尔德人。96%的居民信伊斯兰教。 ☚ 阿富汗 伊朗 ☛ 伊拉克Iraq西亚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南角濒临波斯湾。面积438446平方公里。人口628万(1987年),79%为阿拉伯人,96%以上信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贯境内,大部属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富石油、天然气资源。重要油田基尔库克、鲁迈拉。石油工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城市巴格达、巴士拉、基尔库克等。 伊拉克西南亚国家。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接区,战略地位重要。盛产石油。面积43.84万平方千米, 人口1892万(1990年), 兵力38.25万(1991年)。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1958年8月25日同中国建交。 伊拉克 伊拉克全称伊拉克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接伊朗,北邻土耳其,西毗约旦、叙利亚,南连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东南濒临波斯湾。面积4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60公里。西部为沙漠地带,西南部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为库尔德山地,高原与山地之间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占国土的大部分,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是境内两条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后称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候,余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最高气温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由南至北为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人口1650万 (1986年),其中阿拉伯人占79%,库尔德人占20%,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伊朗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通用英语。居民中96%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首都巴格达。 ☚ 伊利湖 伊兹密尔 ☛ 伊拉克Iraq全称伊拉克共和国。为中东发展中国家,实行以国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其国土面积43.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2234.7万人(1998年年中数),首都巴格达,货币名称第纳尔。1960~1970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1%。1973年石油价格上涨,石油收入猛增,1970~1980年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12.1%,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1983年后的油价下跌,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558.26亿美元,人均3152美元。伊拉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在中东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石油最高产量在两伊战争前的1979年曾达1.7亿吨,1990年为1亿吨。有8家炼油厂,日炼油能力32.3万桶(约4.5万吨)。1987年石油收入113亿美元。石油产量96%输往欧洲共同体各国。1989年初天然气储量2.69亿立方米,其中3/4是油气伴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创始国。70年代起逐渐发展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此外还发展电器设备、汽车装配、拖拉机、水泥等,同时还利用当地原料发展进口替代的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纸张、玻璃等,1988年矿业、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全国可耕地面积545万公顷,已耕地约360万公顷。主要农业区集中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产量受气候影响很不稳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少量的稻谷、玉米,粮食不能自给,1989年进口谷物489.1万吨。经济作物中椰枣是仅次于原油的重要出口商品,年产量30万吨~40万吨。此外有甘蔗、甜菜、棉花、烟叶、水果、蔬菜出口,但数量不多。为了防止农业区土地盐碱化,政府增加农业投资,兴办灌溉排水工程。畜牧业比较发达,禽蛋已能自给。年捕鱼量在2万吨左右,3/4来自内河。外贸长期顺差。出口总额中石油及其制品占95%以上,进口总额中机器设备(包括运输设备)占50%左右,其次是棉纺织品、钢铁,谷物及其他食品占10%,贸易对象国欧共体占首位,此外有美国、前苏联、中国、巴西、土耳其等,两伊战争给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外债逐年增加,截至1990年9月累计达650亿美元。1991年海湾战争遭到制裁,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