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伊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伊吾

古西域地名。《后汉书》伊吾卢,《晋书》宜禾县,《隋书》伊吾郡,《唐书》、《宋史》伊州,《元史》哈密力、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明初为哈梅里,永乐时置哈密卫,清同治年间置哈密直隶厅。今为新疆哈密市。

伊吾

古西域地名。位于今新疆哈密县境。历代均为入西域门户。汉代尝为匈奴所据,匈奴称之为“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再次击退匈奴后,置宜禾都尉于此,专事屯田。汉代旧城约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四堡。该地土地肥沃,宜植五谷、桑麻,盛产葡萄。晋立伊吾都尉。隋大业六年(610)置伊吾郡。唐为伊吾州,下辖伊吾等三县。

伊吾

伊吾

西域重镇。故址在今新疆哈密市。汉称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73),大开屯田,置宜禾都尉于其地。元初六年(119),长史索班将千余人驻屯。永建六年 (131),置伊吾司马,领屯田事。西晋置宜禾县,属敦煌郡。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为伊吾王,属柔然。隋大业六年(610),薛世雄筑伊吾新城,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630 )置西伊州,贞观六年(632)更名伊州。景龙四年(710)置伊吾军。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后一度为吐蕃占领。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使西域,其地仍称伊州,属西州回鹘。元太祖时属畏兀儿。至元十二年 (1275)始称哈密。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明设哈密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哈密厅,光绪十年 (1884)称哈密直隶厅,辖6城35村。1913年改称哈密县,隶迪化府。1934年设哈密行政区,1943年改为哈密专区。1961年置哈密市,1962年裁撤,1977年复置。境内存五堡古墓群、哈密王墓、白杨沟佛寺、拉布楚克古城等古迹。

☚ 玉树   哈密 ☛

伊吾

西域古地名。匈奴称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遣四将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设宜禾都尉在当地屯田。建初二年(公元77年)罢屯田,复为匈奴所据。永元二年(公元90年)副校尉阎磐再取其地。《后汉书·西域传》亦称其地为伊吾,并指出其位置:“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永建六年(131),设伊吾司马,恢复屯田。三国时期《魏略·西戎传》记载:伊吾山中有九色石。北魏泰常八年(423)晋昌太守唐契西奔伊吾,为伊吾王20年,后降于魏。汉代旧伊吾城至隋代尚存,是当时西域门户之一。唐李贤注《后汉书·窦固传》云:汉伊吾即唐伊州纳职县伊吾故小城。其地在今新疆哈密四堡。隋大业四年(608),大将薛世雄在汉旧伊吾城东筑新伊吾城。六年(610),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630),于其地设西伊州;六年,改名伊州。下辖伊吾(与伊州同治)、柔远、纳职3县。隋、唐伊吾郡、伊州及伊吾县均位于今新疆哈密。

伊吾

古地名。即“伊吾卢”。为西域门户。约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四堡。东汉永平十六年(73)于此置宜禾都尉,负责屯田戍守。

伊吾

❶地名。即伊吾卢,在今新疆哈密市。

❷县名。❶西晋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北,北魏废。

❷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后地入吐蕃,县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