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是企业决策者 (层) 运用决策科学的理论和观点,采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对企业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和处理,进而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作出正确抉择和科学判断的一种行为。
人类的决策行为历史悠久,但早期的决策行为多限于个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缺乏明确而科学的依据。传统的决策理论则是一种封闭式的决策模型,认为在逻辑的基础上,决策者能够出自本能地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进行抉择,并理性地实施决策方案。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西蒙创立了现代决策理论。西蒙认为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令人满意” 是决策行为的基本标准,也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现代的科学决策又可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两种。常规性决策亦称为程序化决策,它一般有较为明确的决策目标,其决策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及广泛的应用,呈现出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等特点。从70年代开始,非常规性决策方法得到了发展。许多决策研究人员认为,常规性决策及其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片面和过分追求数学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使决策濒临危机。实际上,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数学化、模型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而且必须考虑到决策的组织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其它方面的影响,充分地发挥个人以及集体的智慧。由此而建立的现代决策方法呈现出直观性和定性的特点,这种决策方法被称为非常规性决策方法。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经营就是决策。因而企业经营决策从狭义来说,包括从企业经营资源投入一生产管理一商品或劳务产出的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决策; 从广义来说,它还包括战略决策,即未来企业的投入和未来企业的产出的决策,企业在决策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❶令人满意的原则。即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现有条件,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令人满意的方案。
❷可行性原则。在静态和动态、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使方案具有确实的可行性,使方案在技术上先进可行,在经济上合理。
❸系统原则。决策时要以系统整体目标为核心,同时考虑各自系统的特性和要求,
❹反馈原则。决策者必须利用信息反馈,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决策调整。
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程序是:
❶确定经营目标。在企业内外经营环境预测的基础上,确立经营方向和目标。
❷拟订备选方案。根据预测的结果,制订企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生产和投资等方面的多种备选方案。
❸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列出各方案的损益数据,作出综合评价。
❹方案选优及试验论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非计量因素的影响,并进行试验论证。
❺组织实施方案和控制反馈。根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调整决策。
可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很多,它们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竞争型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Business Operational Decision
企业决策者在占有大量信息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未来行动目标,并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影响决策的诸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运筹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即经营分析和决策。
经营分析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资源条件、外部经营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决策是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列出几个可行的行动方案,再结合企业中其他条件和人的因素,经过综合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适宜的方案。决策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发现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3)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工业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决策,其实质是解决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内部条件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与企业命运密切相关的战略性问题。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经常出现的例行活动,如材料入库等,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不必每次都作出新的决策,这类决策叫程序化决策。此类决策可以由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进行。而不是经常反复出现的非例行活动,如新产品的研究和试制,企业经营活动多样化的决定,新工厂的扩建,其中有些活动特别重要,不能程序化,这类决策叫做非程序化决策。此类决策必须由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