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49年至1992年,全省用于工业建设投资329亿元,其中约有291亿元用于重工业建设,约38亿元用于轻工、纺织工业的建设,分别占工业投资88.5%和11.5%。现已建成了一批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食品、造船、仪表等工业行业的骨干企业,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煤炭工业在淮南、淮北两个矿区建成矿井25对,年采煤能力2671万吨,淮南矿务局和淮北矿务局已分别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电力工业建设成就显著,全省较大规模的火力发电厂有淮南、淮北、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电厂,以及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的自备热电站。淮南发电总厂已跃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冶金工业的钢铁、有色金属工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马鞍山钢铁公司已形成从采矿到轧材完整的生产体系,被列为全国9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已成为全国5大铜基地之一。芜湖冶炼厂、合肥炭素厂、琅琊山铜矿也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全省化学工业发展较快,安庆石油化工总厂是70年代全国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之一,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铜陵磷铵厂、铜官山化工总厂是全国重要的磷肥生产企业。全省化工行业还拥有淮南化工总厂、合肥化工厂、安徽轮胎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全省机械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并各具特色的机械制造企业群体,能生产汽车、柴油机、拖拉机、机床、工程机械、矿山设备、日用电器等数千种机电产品,已建成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有江淮、淝河汽车制造厂,全椒、蚌埠、巢湖柴油机厂,安徽拖拉机厂,合肥叉车总厂,合肥矿山机器厂,蚌埠压缩机总厂,合肥变压器厂,合肥锻压机床厂,芜湖重型机床厂,扬子电冰箱总厂,芜湖电机厂等。安徽省电子工业现能批量生产通讯设备、广播电视、家用电器等数百种电子产品,主要骨干企业有合肥无线电二厂、铜陵市薄膜电容总厂、马鞍山市磁性材料总厂、安徽省青峰机械厂、芜湖电子管厂等。全省纺织工业现有大中型企业78个,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针织复制、纺织设备、纺织器材等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主要骨干企业有:安徽纺织一厂、安徽纺织二厂、安徽印染厂、安徽丝绸厂、安徽维尼纶厂、安庆纺织厂、阜阳纺织厂、淮北纺织一厂、蚌埠纺织厂、芜湖纺织厂等。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轻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拥有造纸、食品、家用电器等20多个行业,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主要有合肥电冰箱总厂、合肥洗衣机总厂、合肥日用化工总厂、铜陵家用电器铜材厂、安徽造纸厂、芜湖东方纸版厂、亳州古井酒厂、淮北市口子酒厂、安徽省明光酒厂、安徽省敬亭山啤酒厂、合肥啤酒厂、安徽特级酒精总厂、蚌埠卷烟厂、芜湖卷烟厂、合肥卷烟厂、阜阳肉联厂、阜阳制革厂等。建材工业已从手工操作走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宁国水泥厂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此外,还拥有巢湖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蚌埠平板玻璃厂等建材工业重点骨干企业。
到1991年底,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23668个,其中国有大型企业81个,中型企业349个;从业职工276.37万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448.4亿元,实现利税52.24亿元;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7.25亿元。1991年,安徽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的有:马鞍山钢铁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淮北矿务局、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淮南矿务局、蚌埠卷烟厂、芜湖卷烟厂、合肥卷烟厂、合肥钢铁公司、合肥电冰箱总厂、合肥无线电二厂和芜湖冶炼厂。位居全国行业最大工业企业前10名的有:煤炭选采业的淮北矿务局,饮料制造业的亳州古井酒厂,黑色金属加工业的马鞍山钢铁公司,有色金属加工业的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其它工业的宁国县耐磨材料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