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曹(一) 古代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魏,晋沿之。南朝时为祠部属官。北魏为仪曹尚书,北齐仪曹属殿中尚书。隋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炀帝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唐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二) 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即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宋陆游《渭南文集·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礼部郎官【同义】总目录 礼部郎官仪曹仪曹 仪曹官署名。掌礼仪。《晋书·职官志》:“及晋受命,武帝罢农部、定课,置……仪曹……为34曹郎。后又置运曹,凡35曹,置郎23人,更相统摄。” ☚ 医学提举司 仪部 ☛ 仪曹yí cáo1、官署名,三国魏始置,为尚书省诸曹之一,掌车服羽仪朝觐郊庙飨晏等礼仪。西晋沿置。东晋和南朝属祠部尚书,或尚书右仆射。其后,历代多沿置,但所属不一。 2、官名,南齐置,属国子祭酒。 3、礼部郎官的别称。参看《隋书·百官志》。 仪曹官署名。南朝宋时为祠部尚书下属机构,北魏设仪曹尚书。掌吉凶礼制。后世称礼部郎官为仪曹。 仪曹魏晋以后,祠部所属有仪曹,掌吉凶礼制,后世因称礼部郎官为仪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