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用为本
宋人王安石散文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语出《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上人书》:“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之容而已。”作者认为,“文”与“辞”犹如“用”与“容”。“文”指作文本意,当以实用为主,而以礼教治政的范围;“辞”指篇章之美,不过作为一种容饰。在文学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上,他认为应首先强调内容;在此条件下,也承认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审美作用。北宋文坛,门户之见更盛,他与司马光,李觏等人,以“适用”为旗帜,既异于“学文而见道”(吴孝宗语,《优古堂诗话》引)的韩愈文论,又异于同时“以华藻宏辩为贤”(司马光《传家集》卷六十《答孔文仲司户书》)的古文家的文论,也异于“作文害道”(《二程遗书》卷十八)、“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学家文论。照此推论下去,可以较为接近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但是,他所说的“文”,既是想要“引而被之天下之民”(《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与祖择之书》),只能是“治教政令之文”,亦即书、序、说、论之类理论文,并不包括文学创作。在强调文章的现实政治教化功能的时候,排斥了作为艺术品的审美功能,这是对于散文的一种狭隘的认识,是北宋政治家文论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