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梁启超1897年在《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与《与林迪臣太守论浙中学堂课程应提倡实学书》 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基于维新变法运动的需要,梁启超强调办教育应该首重政治学院,其次才是培养艺才的学校。理由是“政学之成较易,艺学之成较难;政学之用较广,艺学之用较狭”。所谓政学,就是古今中外治理天下之法。所谓艺学,就是自然科学技术。他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急需的是政才而不是艺才,认为重不重视政学是中国洋务运动破产以及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所在。指出:“中国向于西学,仅袭皮毛,震其技艺之片长,忽其政本之大法。”批判洋务教育兴办的学堂“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之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己无几矣”。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不到30年就崛起于东瀛,在于“日本变法,以学校为最先,而日本学校,以政治为最重;采泰西之理法而合之以日本之情形,讲求既熟,授之以政。”因此,梁启超提出“政本艺末”的教育思想,以兴办政治学院,培养维新变法人才,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