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以工代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以工代赈yǐ gōng dài zhèn

组织灾区群众参加国家兴办的各项工程建设,用做工的经济收益代替救济。是解放初政府和救济部门通过组织难民或失业者生产自救解决其生活困难的一种办法。例如:“团支部号召团内外青年参加修河道以工代赈克服春荒。”(《中国青年》1950.35.3页)“新市区组织难民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解放日报》1950.1.6)“以工代赈的办法,很多是救灾和防灾相结合的办法。”(《人民日报》1956.10.5)

代替

代替

代(~人;代换;顶代) 替(替代;~班;~工) 折过 顶名 顶挡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代替其位置:取而代之 拔赵易汉 拔帜易帜 拔帜立帜 拔帜树帜
自己取代之:自取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来代替救济:以工代赈
用冲突动乱来代替团结一致:以乱易整
请人代替:倩代
互相代替:相为
 互相补充代替:补摄
依次代替:递代
顶冒替代:顶换
代替并继续下去:交替(新旧~) 嬗替 禅代
能代替:抵(一个~两)
巧施手段,以此代彼:以羊易牛
擅自代替:辄代
用其他事物代替:顶替
 新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新陈代谢 新故代谢
以一种有弊端的举措代替另一种有弊端的举措:以弊易弊
用暴政代替另一种暴政:以暴易暴 以暴易乱
(以甲换乙,起乙的作用:代替)

另见:调换 替换 事物 工作 责任 代替的人

☚ 代替   接替 ☛

以工代赈

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国家建设工程或社会公共事业的劳动,领取工赈工资,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救济失业人员的一项重要措施。解放初期,国家为了,救济失业工人曾采取过这一措施。1950年6月17日劳动部公布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规定,救济失业工人应以以工代赈为主;以工代赈的工程范围,首先为国家需要举办的工程,以及有益于市政建设的事业,如修堤、植树、修建马路等;工赈工资一般实行计件工资制,原则上不得少于全部工程费用的80%,材料与工具部分,不得多于20%。实践证明,以工代赈是妥善安置失业工人的一种积极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劳动制度改革中,为安置待业人员,一些劳动服务公司也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解决待业人员的生活困难。

以工代赈

国家以粮、棉、布和中低档工业品等实物折资,用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筑路民工工资,扶持贫困地区人民发展交通,振兴经济。以工代赈修路既不增加货币的直接投放,又加大了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使扶贫工作从 “输血” 变为 “造血”,利国富民,功在千秋,是党和政府的一大德政。四川以工代赈始于1984年冬,至1994年,国家动用粮、棉、布和工业品等实物折资8.83亿元,部、省安排配套资金4亿元,地方自筹资金4.17亿元,投入交通建设。10年来,全省新建、改建公路12246千米 (其中,新建省际断头公路38条、580千米); 建成公路桥梁2362座、73404延米 (其中,大型桥梁192座、19864延米); 修建公路隧道23座、4747延米; 修建人行桥50座,人行路188千米; 修建小码头和船闸92座; 整治航道842千米。以工代赈建成的资源开发路、断头路、联网路和—大批区乡公路,使贫困地区的资源转化为商品,群众增加收入; 使汽车缩短运距,节约大量油料和运费; 使200多个乡镇通了汽车,改变了 “乘车难”、“过河难” 的状况。其中,以工代赈建成的全长69.9千米的盐左公路(卡坝至泸沽湖段),是盐源县的经济起飞之路,过去从盐源到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泸沽湖,需绕道云南宁蒗县,旅程长达10小时,现在缩短行程55千米,仅需2个多小时。盐左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促进了 “女儿国” 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以工代赈的一大丰碑。

以工代赈

国家利用库存的粮食、棉花和棉布资助贫困地区修建县乡公路,改善交通,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式。1984年至1986年,国家拿出价值27·亿元人民币的库存粮、棉、布,其中61%用于以工代赈,为县乡公路建设解决了资金拮据的困难。

以工代赈Substitute Disaster Alleviation Fund with Public Works

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并由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的一种取代直接救济的扶持政策。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主要用于国家确定的扶持地区,并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倾斜。

以工代赈

以政府支付实物或资金、农民出劳力的形式,对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救济方式和投资方式。以工代赈是国家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能为贫困人口或灾民提供粮食、衣被等实物,提供短期就业和增加收入。通常采用的以工代赈项目主要是组织贫困地区或灾区的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兴修公路、修建铁路、疏通河道、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基本建设工程。以工代赈方法也可用于救济城市失业人员。

以工代赈

中国政府实施的通过动员与组织贫困地区的群众修路和建筑人畜饮水工程等,把粮棉布、中低档工业品等救济物资折价作为劳动报酬分配给出工群众的一种救济贫困人口的方式。它将救济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解决群众的暂时困难,又为今后摆脱贫困创造了基础性物质条件,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substitute disaster alleviation fund with public works

中国政府实施的通过动员与组织贫困地区的群众修路和建筑人畜饮水工程等,把粮棉布、中低档工业品等救济物资折价作为劳动报酬分配给出工群众的一种救济贫困人口的方式。它将救济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解决群众的暂时困难,又为今后摆脱贫困创造了基础性物质条件,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扶贫开发资金   美国联邦农业信贷银行联合体统一债券 ☛

以工代赈

give people work in place of relief subsidies; provide jobs as a form of relief; provide work-relief

以工代赈yǐ gōng dài zhèn

用自己的劳动收入来替代政府的赈济。多指受灾的人或失业者。

以工代赈yǐgōng-dàizhèn

〔偏正〕 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有工可做,获得一定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聂荣臻《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用~的办法,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交通工程和卫生工程。”
△ 多作为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一种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