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仙鹤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仙鹤草 仙鹤草汉族中草药传说。流传于福建建阳一带。相传九龙山有个砍柴的阿哥,大雪天到镇上去为咯血的阿妈抓药。归家时,他在山坳里见一白发老人躺在雪地不住咯血,忙把老人背回家,又把为阿妈配的药送给老人吃。老人十分感动,给了他一把草药,让他一半煎给阿妈吃,一半种屋后,说完便化作仙鹤冲天而去。阿妈的病治好了,咯血的乡亲们吃了屋后种的草病也治好了。这种止血良药后来就叫“仙鹤草”。 ☚ 麂游草 苦爹菜 ☛ 仙鹤草 仙鹤草汉族民间故事。流传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一带。故事通过写青阳县外宝莲观的老道人经常作恶害人,又四处寻长生不老药,他想吃仙鹤肉成仙,却意外地发现了仙鹤草。他认为仙鹤草是宝,让道童到河边去洗,然后煮着吃。道童救了仙鹤草,被师父毒打几乎死去。他吃了仙鹤草送给他的一块根,顿时止血恢复精神。他乘鹤逃出,还俗为民。从此,他用仙鹤草给乡亲们治病。见《九华山的传说》。 ☚ 仙隐壁 仙音盒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龍牙草 > 仙鶴草 仙鶴草 xiānhècǎo 亦稱“烏脚鷄”、“澀疙𤺥”。即龍芽草。相傳古時一樵子進山砍柴,不慎傷臂,流血不止,遇一老翁以草嚼碎敷於傷口,血立止。待樵子要謝老翁時,人已不見,有只仙鶴騰空而起,遂命此草爲仙鶴草。清·劉善述《草木便方·草部·仙鶴草》:“烏脚鷄平養陰血,婦女調經清血熱,滋陰養血風熱退,生血活血瘀血滅。别名:澀疙𤺥。” 仙鹤草herba agrimoniae止血药。出《伪药条辨》。又名龙牙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主产浙江、江苏、湖北等地。苦,平。入肝、肺、脾经。功能止血。《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主治:❶衄血、尿血、便血,可单用,或与侧柏叶、白及、白茅根等配伍,如仙鹤草散(《牛马病例汇集》)。 仙鹤草药名。出 《伪药条辨》。又名脱力草、黄龙尾、狼牙草、金顶龙芽。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涩,平。入肺、肝、脾经。止血,强壮,消肿。 仙鹤草见“龙芽草”。 仙鹤草hairy vein agrimony又叫狼牙草、龙牙草,系蔷薇科植物仙鹤草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全草。内含仙鹤草素为止血成分;含鹤草酚,为驱绦有效成分;尚含有挥发油、甾醇、有机酸、仙鹤草内酯等。临床可用于止血、治痢疾、驱绦虫、治滴虫性阴道炎及疖肿与劳伤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6~15g水煎服。 仙鹤草xiānhècǎo中药名。出郑尚岩《伪药条辨》。别名脱力草、金顶龙芽、狼牙草。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茎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苦、涩, 平。入肺、肝、脾经。止血, 强壮, 消肿。治咳血、吐血、衄血、齿龈出血、尿血、便血、崩漏带下、赤白痢疾, 亦治脱力劳伤。煎服: 6 ~ 15 克。熬膏涂痈肿疮疖;浓缩煎液涂抹阴道壁, 治阴道滴虫病; 提取物仙鹤草素已制成各种剂型, 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品含仙鹤草酚、仙鹤草素及鞣质等。仙鹤草色素能促进血小板生成, 加速凝血而达止血作用。水或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仙鹤草 仙鹤草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狼牙草、刀口药。始载于《本草图经》。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全草。夏秋两季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 白及 藕节 ☛ 仙鹤草hairy-vein agrimony(Agrimonia pilosa) 仙鹤草hairyvein agrimony(whole pla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