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从众效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

指在巨大的群体压力下,群体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导致从众效应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从环境因素看,如果个人所处的团体,其意见是一贯的,或比较一致,团体比较团结,那么个人就容易在团体压力下出现顺从现象。从个性因素看,如果个人的智力较差,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心,经常依赖他人,那么也容易产生顺从行为。

☚ 定势效应   孤僻心理 ☛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congzhong xiaoying

又称“阿希效应”。指个人在群体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因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最早从事从众效应研究的是社会心理学家阿希,他于1956年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让一个人去参加一个由4名助手组成的实验小组,请他们5个人判断几条线的长度是否一样。由于此人不知道其余4人是阿希的“同谋”,在他们4人故意做出的错误判断作用下,他尽管对这些错误有所意识,但仍然跟着做出类似的错误判断。结果表明,大约有一半的人在其他人的影响下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正因为阿希最早研究此现象,人们也把从众效应称为“阿希效应”。
引起从众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情境方面,有事情的性质、团体的荣誉、群体人员的成分、群体的凝聚性和一致性、群体的情绪气氛、群体间的网络结构关系等。在人格方面,有智力的高低、情绪的稳定性、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的概念、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等。从众现象在群体生活中到处可见,诸如入境随俗、随行就市、赶时髦、随大流等等都是。
从众行为有表面的与内心的两个层面,对同一个人来说,这内外两个层面的反应并不一定都是协调一致的,它有以下四种情况: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即“口服心服”;表面服从,内心却拒绝,即“口服心不服”;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即假不从众;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即反从众。
从众行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是可以通过先进的群体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向转化;消极作用是这种倾向于“舆论一致”的从众行为容易窒息成员的独创性,决策时容易出现“小群体意识”,容易忽略正确的反面意见,影响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领导决策者必须注意从众行为的心理影响,在做决策或做决定时,要警惕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强行通过或仓促做出不正确的结论。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发扬民主,善于听取和分析反面意见,提高运用反面意见的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从众行为   人际吸引 ☛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亦称“乐队花车效应”。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效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