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介山之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介山之志泛指淡泊名利之志。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 “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 六百之秩,大树之号斯存。” 介山之志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后晋文公回国为君、赏赐跟随臣属、未赏介之推,介之推也不居功言禄,遂与母亲隐居介山 (即绵山,晋文公曾以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人便称绵山为介山)。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 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 介山之志 介山之志汉·刘向《新序·节士》:“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 ‘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号呼期年。……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后以此典表示贤者爱惜名节,志行高尚。南朝梁·任昐《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六百之秩,大树之号斯存。” ☚ 结草 借寇恂 ☛ 介山之志jiè shān zhī zhì春秋时晋国贵族介之推隐居绵山(后称介山),不言利禄,旧时称其为介山之志。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