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仁果病毒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仁果病毒病pomefruits virus diseases

病毒类病原物寄生在仁果类寄主上,引起的病害。截至1990年,已发现和鉴定的有9种病毒(包括类病毒)引起的苹果锈果病、苹果花叶病、苹果衰退病、苹果绿皱果病、苹果小果病、苹果扁枝病和梨石痘病7种病毒病。
分布和为害 目前为害严重的是苹果花叶病、苹果锈果病和苹果衰退病。其它病毒病一般零星发生。
苹果花叶病 世界性分布,中国发生普遍,但以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苹果产区受害较重。近些年,因栽植感病品种,病区扩大,发病严重的果园病株率达30%以上。该病只在叶片上形成鲜黄色病斑,或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有斑驳、花叶、条斑、环斑和镶边五种类型,多在同一病树上混合发生。病原物为苹果花叶病毒(AMV)。病毒粒子为等径球形,还为害梨、榅桲、山楂、花楸、木瓜等植物。机械接种可侵染多种草本植物,长春花(Vinca rosea)和日本木瓜(Chaenomeles japonica)是最好的繁殖寄主。已知该病毒有强花叶株系、沿脉变色株系和弱花叶株系。受强花叶株系侵染,病叶呈现各类型的严重症状,且在老叶上出现大块枯斑,造成落叶。沿脉变色株系主要表现条斑型症状。弱花叶株系一般只产生斑驳型症状,为害轻微。秦冠、金冠为感病品种。
苹果锈果病 由类病毒引起的。(见仁果锈果病)。
苹果衰退病 在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日本和朝鲜称为苹果高接病(Top working disease)。衰退病的危害,首先表现在砧木的根部,初发病时,病树须根表面出现坏死斑块,逐渐腐烂枯死。其后发展到支根和侧根,终至全部根系相继枯死。剖开病根及根颈部,木质部表面有散生的凹陷斑或纵向条沟。根部开始死亡后,地上部长势衰退,生长量减少,陆续枯死。苗木发病有几种情况,一是嫁接后接芽不萌发而枯死。二是接芽生长不正常,植株矮化,节间短,叶片小,枝条由上而下逐渐枯死。三是接芽萌发后生长阻滞,不能抽枝生长。
病原物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sisleaf spot virus,ACLSV)、苹果茎痘病毒 (Apple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stem grooving virus,ASGV)三种,统称为潜隐病毒(Latent virus),可单独侵染或复合侵染。中国大部分栽培品种和无性系砧木都潜带这三种病毒,带毒株率达60%~80%,有些品种带毒树已达饱和状态。不同品种或类型的砧木,对这三种病毒的抗病性有差异。砧木抗病性较强时,嫁接带毒接穗,病树不表现明显症状,仅致慢性为害,病树生长不整齐,树势衰弱,一般减产16%~40%以上,果实品质下降,不耐贮藏。当砧木不抗病时,嫁接带毒接穗则不成活,或成活后病株逐渐衰退枯死。中国苹果砧木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品种或类型,对以上病毒或其中的一二种很敏感。例如三叶海棠(Malus seiboldii)、湖北海棠(M.hupehensis)和锡金海棠(M.sikkinensis)三个种中的一些品种或类型,对茎痘病毒和茎沟病毒不抗病;海棠中的圆叶海棠、烟台沙果等,对褪绿叶斑病毒不抗病。嫁接带有该病毒的接穗,接芽不成活或成活后衰退枯死。已知有些果区以山荆子(M.baccata)作砧木,对三种病毒较抗病,嫁接带毒接穗后,不表现明显症状,仅致慢性为害。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除侵染苹果外,还侵染梨、榅桲、李、杏、桃、甜樱桃和酸樱桃等多种木本植物。草本寄主有昆诺藜、苋色藜、菜豆、甜菜等。昆诺藜是较好的繁殖寄主。病毒粒子呈弯曲纤维状,俄罗斯苹果(R12740-7A)和扁果海棠(M platycaypa)是通用的标准指示植物,在叶片上呈现褪绿斑和线纹斑症状。苹果茎沟病毒,只侵染苹果和梨。草本寄主有昆诺藜、苋色藜、心叶烟和菜豆等。常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病毒粒子呈纤维状、弯曲。弗吉尼亚苹果(Virginiacrab)是标准指示植物,在木质部出现纵向条沟或凹陷斑。苹果茎痘病毒,只侵染苹果和梨。日本Yanase等(1990年)认为,苹果茎痘病毒与梨脉黄病毒(PVYV)、梨坏死斑点病毒(PNSV)是同一病毒,可侵染西方烟亚种一号(Nicotiana occidentaris subsp.obliqua No.1)和鸡冠花、胡麻、番杏、墙生藜、千日红等草本植物。病毒粒子呈丝状,容易形成头尾相接的聚集体。君袖227(Spy227)和光辉(Radient)是通用的指示植物,叶片向背面反卷,木质部产生凹陷痘状斑。
苹果绿皱果病 在甘肃、陕西、河南、辽宁等苹果产区零星发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加拿大、美国均有报道。症状仅限于果实,病树落花后20天左右果面出现水渍状凹陷斑块,其后逐渐发展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病部果皮铁锈色木栓化并有裂纹。凹陷斑下面的维管束呈绿色、弯曲。有些病果无凹陷斑,但产生丘状突起或条沟,病部木栓化。发病树有金冠、元帅、赤阳、国光等品种。病原物为苹果绿皱病毒(AGC2V)。有人认为病原不是病毒,可能与类菌原体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
苹果小果病 在陕西、河南、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发病品种主要是金冠、红星等。新西兰和欧洲各国也有报道。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先从少数或部分枝上发病,逐渐扩展到全树,果实显著变小,着色不良。严重时病树新梢节间缩短,叶片小,枝条略显直立,树冠较小。病原物为苹果小果病毒(ACFV)。比克贝恩(Beakbane等,1971),在病树花梗筛管细胞中观察到有两种MLO,但其致病性尚未被证实。
苹果扁枝病 在陕西、河南、山西、辽宁等果区零星发生。初发病时枝条呈轻微的线形,凹陷或扁平,其后凹陷处发展成深沟,枝条变扁平带状并扭曲变形。此外,在山西和辽宁果区矮砧苹果和国光品种上,还有肿枝病发生。在4~6年生病树枝上,形成长达15~30厘米的肿大部分,同一枝上可形成几个肿区。病枝长势衰弱,果实较小,有时引起枝梢回枯。病原物为苹果扁枝病毒(AFLV)。苹果肿枝病可能是由扁枝病毒和其它病毒复合侵染所致。
梨石痘病 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中国新疆栽培的库尔勒香梨受害严重,陕西关中和其它栽培西洋梨的地区,也时有发生。病树于落花后10~20天,在果实表皮下出现暗绿色斑块,凹陷变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凹陷区的周围有暗绿色环斑或晕圈,凹陷区下部果肉常有坏死,其附近组织内产生厚壁细胞,病果坚硬不堪食用。病原物为梨石痘病毒(PSPV)。
病害控制 仁果病毒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染,随接穗、砧木、苗木传播扩散。除苹果花叶病被怀疑有可能通过种子传染、苹果锈果病可能通过机械传染外,迄今未发现任何传毒介体。因此,培育无病毒母本树,栽培无病毒苗木; 防止在苹果大树上高接换种; 加强病毒检疫,杜绝新病毒传入,是控制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近年采用热处理脱毒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已培育出40多个苹果品种的无病毒母本树; 制订出《苹果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检疫规程》,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12943-91)已颁布实施。先后在辽宁、山东、陕西、甘肃、山西建立苹果无病毒母本园和苗圃,生产无病毒苗木约300万株,新建无病毒果园4000公顷,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