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元年(1862),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始建,同治三年(1864)建成,堂址在东门外小洋货街。仁爱会修女以收养孤儿幼女为名进行宗教活动。同治六年(1867)又购买三岔河口南岸某官邸。仁慈堂附设医院和施药局。同治九年(1870)五月二十三日被天津人民焚毁。
仁慈堂
又称支粮庙,坐落在澳门新马路市政厅前地中华总商会会所处,由卡内罗创建于1569年 (明隆庆三年)。仁慈堂是一个慈善组织。其起源是葡萄牙人在澳门所设的慈善机构,原名神甫慈善会。由葡国王后莉娜于1491年创办,随后逐步推广到葡人所到的地方。该堂是一座金字顶的两层楼房,门饰精致,廊柱辉煌。在三角形门楼的顶端,树立着卡内罗的半身像。当时的澳门华人习惯把天主教堂称为庙。仁慈堂建筑外貌有如古罗马庙,楼下正堂曾设有祭坛、神像,布置成小教堂,而 “支粮”,意指仁慈堂属下的老人院、白马行医院等慈善机构均往该堂支取薪水。因此称为 “支粮庙”。《澳门记略》记述: “南隅有庙曰‘支粮’,如内地育婴堂制,门侧穴转斗悬铎,有弃其子者,掣绳响铎,置转斗中。僧闻铎声至,收而育之。”20世纪60年代,在南湾区有一座澳门较高的建筑物,俗称为13层的莉娜大厦,便是仁慈堂管理的物业,此大厦所得收入曾有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该堂现设有老人院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