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儒学道德范畴。仁指孝亲,义为从兄,智为知上述二者规范,礼为自觉节制自己。参见《孟子·离娄上》。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亦称“四德”,儒家基本的伦理观念。孟子最先以仁、义、礼、智四德并举:“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四者既相互关联,又为人之本性所固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这四德的直接来源,就在于“四端”或“四心”,即:“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同上)孟子以仁义礼智四个基本道德范畴为骨架,建立了其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伦理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为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学说的核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仁政 化性起伪 ☛ 仁义礼智rényì-lǐzhì〔并列〕 仁,爱人。义,正义。礼,礼节。智,智慧,见识。儒家的伦理思想的主要精神:仁爱、义举、礼节和智慧。语本《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水浒传》2回:“若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 多用于言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