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亲属被杀私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亲属被杀私和唐朝五服之内亲属被杀不经官府私下议和的犯罪行为。唐代把封建伦常礼教视为指导法律适用的根本原则。凡尊长等五服亲被杀,本家必须呈报有司处断。如《唐律疏议》所说:“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都属犯罪。按《唐律.贼盗律》:“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千里;期亲,徒二年半;大功以下,递减一等。受财重者,各准盗论。”即依血缘关系的亲疏分别重轻给予处罚。此外,还规定:“虽不私和,知杀期以上亲,经三十日不告者,各减二等。”用以维护“尊尊”“亲亲”等礼教原则。宋、元、明、清沿袭唐律传统,对亲属被杀私和都有相应的法律处罚规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