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话日报》
清末北京著名报纸。1904年8月16日创刊。社址在北京五道庙。彭翼仲主办并任社长,编辑吴子箴,文柴窳、春治先等。内容分“要紧新闻”、“本京新闻”、“各国新闻””、“宫门钞”、“告示”、“专电”、“演说”、“时事新歌”、“小说”、“讲书”等栏。办报目的是为改变北京报纸多为外人所办的局面,“争回这说话的权柄”。通篇都用口语,主要宣传社会改良,提倡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主张变法,鼓吹君主立宪,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该报能够揭露一些官府衙门的积弊和豪门贵族之家的黑暗,敢于为被压迫被欺侮的下层人民说话。创刊不久就大胆刊出了揭发宛平县令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消息,后又报道过那王府治理侍妾的骇人听闻的消息,并配发评论,对之加以鞭挞。对地方上一些流氓恶霸鱼肉乡里逼良为娼等罪行,也不时点名揭发,激动公愤,使之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它虽遭到恫吓和威胁,但拒不理会,一再宣布“报馆争的是公理,报馆是替天下人说话的地方,专讲公理,不徇私情,徇了私便够不上报馆的资格”,声明“我们这《京话日报》是一个胆大妄言,不知忌讳,毫无依傍,一定要做完全国民的报”,“应该争的,刀放在脖子上也是要说”。在没有言论自由、广大下层人民有苦无处说的情况下,该报的上述态度和作法,受到一般市民的热烈欢迎。成为北京最有名气的报纸。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也经常进行揭露抨击,宣传爱国,曾发起为偿还庚子赔款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响应,大大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报纸销到10000多份,打破北京报纸发行纪录。1906年9月29日,被当局以“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合匪党,肆为论说”的罪行查封。彭翼仲被判流放新疆,临行,北京5000多市民出门相送。辛亥革命后彭被释回京,报纸于1913年恢复出版,到1922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