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京胡jīnghú胡琴的一种,比二胡略小,发音清脆高亢。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彈拉諸器 > 京胡 京胡 jīnghú 爲京劇、漢劇伴奏之主要拉絃樂器。俗亦稱“胡琴”。清乾隆末年,隨皮黄腔之發展而逐步形成。琴筒竹製,筒口蛇皮。琴桿較短,置有千斤鈎。早期用竹片制弓桿,爲弓毛鬆軟之軟弓,後改以馬尾弓拉奏。《清朝續文獻通考·樂考七》:“京胡,伴唱京戲之器。絃緊音急,其佳者音色甚優,價值亦昂。竹筒爲槽,虺皮爲面,皮鳞愈大愈佳。” 京胡 弦乐器 弦乐器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 乐器 弹拨乐器 ☛ 京胡 京胡Jinghu中国拉弦乐器,由于其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制如二胡,较二胡的琴筒小而琴杆短,竹制琴筒,琴筒的一面蒙蛇皮,发音刚劲有力。京胡的定弦随唱腔的声腔而有别,西皮腔定la、mi弦;二簧腔定sol、re弦;反二簧腔定do、sol弦,定弦的音高(戏曲艺人称为“调门”)则随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而定。京胡演奏时,一般不倒把,因此其音域仅为一组多,现代也有将京胡作为独秦乐器者,吸收了二胡、板胡甚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音域也有所扩展。 ☚ 革胡 板胡 ☛ 京胡 京胡京胡为擦奏弦鸣乐器。清乾隆末年(1795年前后),随着皮簧腔的发展逐渐形成,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琴筒为竹制,一端蒙蛇皮(现也有蒙化纤织品),琴杆也为竹制,上端有两木弦轴,张弦二根,马尾竹弓。京胡的定弦为里外弦五度关系,不同调定弦音高不同,二黄京胡一般为D调或E调,西皮京胡一般为E调或G调,二黄定弦为sol-re,反二黄定弦为do-sol,西皮定弦为la-mi。京胡的老式奏法不换把,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新式奏法近二胡奏法,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演奏技巧多用食指滑音及上下回滑音,其打音也很有特色。
☚ 中胡 板胡 ☛ 京胡 京胡胡琴的一种。因主要为京剧剧目伴奏而得名。外形似二胡,但较二胡小。琴筒用竹子的茎秆制成,直径约5厘米,一端用蛇皮或化学纤维织品包蒙。琴筒上面涂有1层松香,筒上装有1根长琴杆,琴杆上端有2个木轸。从木轸到筒底张弦2根。在琴筒蛇皮面上置有1个琴码架弦。演奏时,用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弦间的马尾擦弦而发出刚劲嘹亮的声音。按五度关系定弦,凭弦的松紧定音高。用弓的中段或稍近右端,即可发出悦耳音响。可用于独奏或合奏。京剧青衣唱腔的伴奏乐器中,由梅兰芳创始增添了比京胡大的二胡伴奏,尤为悦耳动听。 京胡和二胡 ☚ 檀板 主胡 ☛ 京胡jing hua two-stringed bowed instrument with a high register 京胡Peking (/Beijing) opera fiddle 京胡jinghu;Peking(/Beijing)opera fidd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