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师同文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同文館 > 京師同文館 京師同文館 jīngshītóngwénguǎn 即同文館。 京师同文馆学校名。清同治元年(1862)设于北京。旨在培养翻译人才。隶总理衙门。初仅设英文馆,次年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后又增设德文馆、东文馆、算学馆。学生专取正途出身之举人、贡生及出身于此的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以三十岁为限。教习多为外国人。学制八年。以外语为必修科,各国地理及史地、代数学、化学等课程分途讲求。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考。每三年大考一次,优者授官,劣者降革留馆。校务初由提调主持,另有副提调、教习、助教若干。后设总教习。学生始为十人,渐增至一百二十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解散。二十八年定议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近代学校名。1862年始设,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初设英文馆,学生10人,皆八旗子弟。附设有译印西书的机构。同治元年(1862)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创办,陆续设立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馆以及天文、算学等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总教习,13位教习,其中外国教习9人,中国教习4人,招收14岁左右的少年入学学习,学习期限为5年至8年,在校生120人。结合外语教学,由师生合作译印一批外国文献和自然科学书籍。1863年添设法文馆和俄文馆,学生各10名,仍于八旗子弟中挑选。1867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71年增设德文馆。1896年增设日文馆。1887年后,学生数始终为120人,出校后多充外交官、译员及各省新式学堂教员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近40年间,该馆译印的可考书目有29种。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德贞的《生理学》等书影响最大。据学林版《中国出版简史》载,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的著作共200多部。 京师同文馆 116 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清末培养“译员”的学校。1862年在北京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先后开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算术等馆。初招收十三四岁以下八旗官学子弟,后兼收年岁较大的八旗子弟及汉族学生。课程除外文、汉文外,设有自然科学,如天文、物理、化学等。教习绝大多数为外国人。并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开端。馆内附设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书籍。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著名学府 湖南时务学堂 ☛ 京师同文馆 115 京师同文馆参见23114同文馆条。 ☚ 同文馆 翻译馆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学校名。清代置。同文,意在天下同文,其主要课目是各国语言文字。《清史稿·选举志二》:“京师同文馆之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请,始于同治元年 (公元1862年)。初止教授各国语言文字。六年,议于同文馆内添设算学馆……原议招取满、汉举人,恩、拔、副、岁、优贡生,并由此出身之正途人员。又拟推广,凡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与五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京、外各官,年在三十岁以内者,均可送考。3年考列高等者,按升阶优保班次,以示鼓励。” ☚ 京师大学堂 京师蒙古国子学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简称同文馆。我国近代最早的外语学校。始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隶总理衙门。初设英文馆,招收十三四岁八旗子弟十名。1863年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各收学生十名。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69年,聘美国人丁韪良为总教习。1871年,增设德文馆,及医学与生理学讲座。1876年,拟订课程与学习年限:学习外文而及于诸学者,需学八年;不学外文,借译本而求诸学者,学五年。同时,设印刷所,翻译印刷科技、经济、外交、法律、语言、历史等外国书籍。1897年开设日文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京师大学堂 私学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Jingshi tongwenguan亦称同文馆。清末洋务派创办用以培养译员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创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期只设英文馆,后又添设法文馆、俄文馆、天文算学馆、德文馆、日文馆。初期仅招收十三、四岁以下八旗官学子弟,后兼收年岁较长的八旗子弟及30岁以下汉族举人、五品以下京外官员。同文馆设总教习,总管馆内校务,各馆设教习。各馆分立,分馆教习。1867年京师同文馆设天文算学馆,自此已不是初级外国语学校,而是具有初中或中等专科性质的学校。此后还开设了医学、生理学讲座。1872年,统一课程设置,拟定8年课程计划。1896年,修订8年课程计划,前3年侧重外语学习,后5年则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前5年课程相当于初中程度,后3年相当于大专程度。京师同文馆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开端。该馆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等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各国历史、典籍及馆内教材。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杨贤江 武备学堂 ☛ 京师同文馆又称“同文馆”。清末洋务派创办的外国语学校。1862年建于北京,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陆续开设英、法、俄、德、日文和天文、算学等馆。初仅招收十三、四岁八旗子弟,后也收年岁较长者及汉族学生。馆内附设印刷所,译印西方近代科技、历史等书籍。该馆的创立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见“教育学”中的“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又称同文馆。洋务教育的标志和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外国语译员的新式学堂,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堂,后又添设法文馆、俄文馆、天文算学馆及德文馆、还开设医学、生理学讲座。学习年限为8年,学外语以及科学技术知识。1896年增设日文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东林书院 实业学堂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又称同文馆。洋务教育的标志和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外国语译员的新式学堂,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后又添设法文馆、俄文馆、天文算学馆及德文馆、还开设医学、生理学讲座。学习年限为8年,学外语以及科学技术知识。1896年增设日文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东林书院 实业学堂 ☛ 京师同文馆见“同文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