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仓
或称华仓,汉代粮仓。位于西汉关中漕渠下口,即今陕西华阴县峪段家城村北的瓦碴梁上,距渭河入黄河的入口不远。《汉书·王莽传》曾论及此仓。1980~198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仓遗址曾进行了发掘。从勘查和发掘得知,京师仓建在渭河南岸第二阶地上,地势高亢,外有城墙护围。仓城依地势构筑,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1120米,南北宽700余米,城墙厚近10米,夯筑相当坚固。遗址内出土有“京师仓当”瓦当。城内北部为仓库区。被发掘的一座仓库地基极深,室内设有木质架空地板,室外东西有披檐,屋面覆以板瓦和筒瓦,檐际有瓦当。进深四间,面阔十间,东西长62.3米,南北宽25米,建筑面积为1557.5平方米,是一座相当高大、土木混合结构的大型粮食仓库建筑。前后檐墙和中间隔墙的墙基是采用条形基础的挖法,中间一排柱子是一柱一础的独立基础,础石以下系夯筑基础,既能通风,又能防潮。根据仓内遗物,证明该仓建于汉武帝时期,毁于汉末或东汉初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