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或减轻敌人及自然灾害对交通线的破坏而采取的一系列防备和保护措施。常用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对空防御,对地面、海上防御, 工程防护,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预防等。
交通线防护jiaotongxian fanghutraffic line guard
为避免或减轻敌人及自然灾害对交通线的破坏而采取的防卫和养护措施。它是交通运输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常用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对空防御、对地面和海上防御、工程防护、对核、化学和生物武器的防护,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主要防护手段有:设置交通观察哨和警戒,对主要桥梁、交通枢钮、机场、港口及码头采取防御和防护措施,加固、伪装和疏散主要交通设施,建立情况报告系统等。组织防护,要贯彻积极打击和严密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坚决抗击敌人的空袭、空降、特种部队和匪特对交通线的破坏,做好交通设施本身的疏散、隐蔽和工程加固等。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美国对朝鲜北部交通线的“绞杀战”,采取了严密防护和积极打击相结合的方针,志愿军空军、高射炮兵、铁道兵、工兵和后勤运输等部队,进行了反“绞杀战”的艰苦斗争,贯彻运输、抢修和防护三结合原则,冒着美机轰炸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抢修、抢建铁路、公路和桥梁,在主要河流渡口加设便桥,在公路沿线大量设置车辆待避所、夜间行驶设备和夜间对空监视哨。同时,组织军队和交通部门,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保障队伍,粉碎了美国的“空中优势”,共同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给交通线防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全方位的打击,大规模的破坏,应该更好地组织和加强交通线防护:
❶必须要有全面过硬的防护措施。以海湾战争为例,双方围绕交通展开的斗争,基本反映了两个特点:一方面,摧毁、破坏对方交通线已成为战略、战役和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巩固、建立己方的交通线成为稳定战役态势的关键环节。在空袭第一阶段,美军要求在摧毁伊拉克有生力量的同时破坏其交通线的1/3。在第二阶段,平均每天出动约700~900架次飞机,轰炸伊拉克交通补给线和通往科威特的主要铁路和公路。而伊拉克也在主要交通目标上设置了许多遮蔽伪装,实施欺骗战术,迷惑美军的空袭和轰炸,在24小时之内,就把美军炸坏的飞机场和跑道等交通设施修复了20%。海湾战争的交通斗争,充分说明了防护措施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在平时的交通线建设中,认真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走“寓军于民”的道路,重视交通线的防护和防卫,把交通线的安全防卫问题放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国家、军队建设的议事日程,纳入国家防卫计划之中。只有在平时预有准备、预有措施,战时才能采用一切有效手段巩固和加强交通运输线,保证战略战役目标的实现;
❷必须要有有效的防护方法。采取什么手段,受到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一个交通条件还很薄弱的处于防御态势的国家而言,要把战略上对交通线的防卫和战役战术上的对交通线的防护结合起来,把有限的高技术防卫手段和较多的中、低技术防护手段结合起来,把战役上的防护和战术上的抢修结合起来,把有限的防护措施和抢修方法结合起来。在具体运用上,一是要把高技术兵器的打击和对交通线的防护及对遭破坏的交通线的抢修融为一体;二是要把军队、政府和民众的打、防、修力量结合一体,搞好交通线的群防;三是要把建、管、用三者的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平时加强建设和管理,战时积极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努力打击高技术兵器对交通线的破坏,以形成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❸必须要有立体的防护手段。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打击是全方位、全纵深和全领域的,不仅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还应该十分注意交通防护斗争。一方面对交通线进行抢修,组织力量进行抵抗;另一方面又采取迂回机动的方法,组织交通运输保障。海湾战争中,在美军严密封锁交通的情况下,伊军还能维持每天向前沿防守部队运送200t补给物资,主要依靠了迂回机动的交通保障手段。因此,要注意运用立体的斗争手段,在加强交通线防护研究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装备与各种不同地形、不同任务相适应的运输工具,保障地面机动能力提高;研制新型的综合配套的海上运输补给能力;研究和发展适应中国环境的新型运输机和空中补给机,结合民航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空中运输力量;要重视战略空运和直升机运输,以提高空中机动能力、运输补给能力和垂直补给能力;
❹必须要有强劲的交通保障。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将反复对交通线进行封锁、破坏和争夺,对交通的保障弹性和交通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交通防护,必须要有强劲的保障。其中包括要有严格的法规和相应的法律来约束;要有健全的指挥和管理体制;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