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亡国之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亡国之音 亡国之音即《师旷奏乐》。 ☚ 师旷奏乐 郑武公欲伐胡 ☛ 亡国之音 亡国之音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其义原指体现了国家覆亡征兆的音乐。但古时诗乐合一,于是与诗学亦有关联。语见《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他如《毛诗序》、《说苑》文字皆同。《礼记·乐记》还明确指出“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显示了儒家正统思想对它的贬抑态度。实际上,这一概念在古代文学批评传统中真正发挥影响的方面,是其内含的诗乐的艺术风貌与世运兴衰相关的观念,即所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说明了亡国之音是乱世亡国现实生活的反映。《礼记》之前的荀子曾指出“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是“乱世之征”(《乐论》)。而后刘勰讲“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评建安文学:“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诗迹所用,随运而移……成康没而颂声寝,陈灵兴而变风息。”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至于屈、宋,哀而以思,流而不反,皆亡国之音也。”元吴莱评唐诗之变:“世道盛衰,时政之治乱,盖必于诗之正变者得之……当其初年,江左齐梁、宫闱粉黛之尚存,及其中世,代北藩夷,风沙战伐之或作,是则古之所谓乱世之怨怒,亡国之哀思者。”(《乐府类编后序》)清钱谦益:“史称陈、隋之世,新声愁曲,乐往衰来,竞以亡国,而唐天宝乐章,曲终繁声,名为人破,遂有安史之乱。”(《刘司空诗集序》)都是由此着眼论乱世之乐、亡国之音的。 ☚ 坐驰役万景 疾虚妄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有所作为的政权和有识之士大多摒弃、批评以至禁止靡靡之音。从这个角度衡量《玉树后庭花》,说它是亡国之音,是一点也不冤枉的。(祁和晖《为什么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异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颓废、萎靡不振。指颓废、色情、低级趣味的音乐。描写性成语,语义较轻。 例 这时,透过潇潇夜雨,隐隐传来靡靡之音。(黎汝清《皖南事变》第十九章)而俗,不论色彩上庸脂俗粉也好,音响中的靡靡之音也好,都是过分的浓艳,过分的甜腻造成的。(何满子《论庸俗》) 亡国之音 指国家将亡时充满悲愁、哀思的音乐。亦指轻浮、淫靡的音乐。直陈性成语。语义较重。 例 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陈思和《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一)杜牧以这支歌曲作为声色亡国的象征并非偶然,因为它正诞生于这个“六朝金粉之地”,其内容纯系绮靡颓废的亡国之音。(祁和晖《为什么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同 都指颓废的音乐。都常作宾语、主语。
亡国之音指预示国家将亡的音乐。语出《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也指轻浮淫靡的音乐,瓦解人们的意志。《隋书·文学传序》:“词当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各种歌曲 各种歌曲称颂太平盛世之歌:康歌 康哉之歌 康衢之谣 ☚ 歌曲 各种用途的歌曲 ☛ 亡国之音 亡国之音Wangguo zhiyin卫灵公刚刚登上王位,就接到了晋平公的邀请,到晋国去,参加晋平公新建宫殿的落成典礼。卫灵公到了晋国的都城,晋平公摆下丰盛的筵席,热情地款待他。酒至半酣,平公对灵公说:“我爱听琴,尤其爱听新颖美妙的曲子。我国旷乐师琴虽然弹得很好,可惜年纪太大了,新曲不多。听说贵国涓乐师会作新曲,不知道他这次可来了?”灵公说:“前几天,我在路上听到一支新颖美妙的曲子,涓乐师已经记下来,如果您有兴致,可以叫他给您演奏。”平公非常高兴,立即叫人把旷乐师和涓乐师请上台来。给他们安置好座位,又叫人端来一张茶几,把桐木制的七弦琴放在涓乐师面前,涓乐师调好琴弦,熟练地挥动着手指,叮叮咚咚地弹起来,琴声忽而缠绵悱侧,像绵绵不断的低声细语,令人荡气回肠;忽而若隐若现,像令人心碎的哀哀哭泣。平公连声称赞:“妙啊!妙啊!我还从未听过如此动听的音乐呢。”旷乐师坐在涓乐师身旁,听了一会儿,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失了,眼睛惊讶地睁大了,神色越来越严肃,曲子弹到一半,他再也忍不住了,猛地站起身来,捺住涓乐师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快停住!这是亡国的声音呀!万万弹不得!”卫灵公、晋平公、涓乐师听罢,都吃惊地楞住了。旷乐师接着说:“这只曲子曾流行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生活腐化,性情残暴。他一方面用残酷的镇压来维持他的统治,一方面又用大量充满颓废情感的歌曲来腐蚀人民的意志。他自己也专爱听这些靡靡之音,他有一个宠爱的乐师,叫延,是作这类音乐的能手。刚才涓乐师所弹的曲子,正是延乐师给纣王作的。纣王整天沉醉在这哀伤萎靡的声音里,生活愈加堕落,人民对纣王的仇恨也日益加深。于是,便有了周武王讨伐纣王的一幕。延乐师见大势已去,在纣王死后,他也抱着七弦琴,投进濮水自杀了。”晋平公很想继续听完这首奇怪的曲子,旷乐师摇摇头,用坚决的口气说:“不健康的音乐,会腐蚀我们的意志,毒害我们的身心,使我们堕落。主公是一国之王,应该听那些健康、优美的音乐,为什么偏要听这种充满颓废情感的音乐呢?”在坐的人听了旷乐师这番话,无不点头称是。卫灵公更是从心里佩服他的见解;“旷乐师,你才是真正全能的乐师啊!” ☚ 夏禹夫妇与音乐 被埋没的天才 ☛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effeminate,senti mental music; decadent,licentious music; the tune presaging the fallen state 亡国之音wang guo zhi yinmusic or tune presaging the fall of a state 亡国之音wánɡ ɡuó zhī yīn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也指靡靡之音。decadent music, the fallen state, effeminate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解义】旧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时,多表现哀思、愁苦的音乐。也指颓废淫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一指国家将亡,故音乐多哀思。又指轻浮淫靡的音乐,瓦解人们的意志。《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亡国之音wángguózhīyīn❶《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指国家灭亡、人民困苦时,表现出充满悲愁哀思的音乐。 亡国之音wánɡ ɡuó zhī yīn❶ 原指国家将亡时的悲哀乐音。 亡国之音wánɡ ɡuó zhī yīn【解义】 旧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时,多表现哀思、愁苦的音乐。也指颓废淫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wang guo zhi yin国家将要灭亡时,人民苦难深重,音乐也充满悲哀愁苦之情。也指轻浮颓靡的音乐。 4K44【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指反映国家将亡、人民贫困、哀愁的音乐。后多指颓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wángguózhīyīn〔偏正〕 灭亡国家的音乐。也指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后多比喻萎靡轻浮的音乐。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旧唐书·张蕴古传》:“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之货,勿听~。”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多表现哀思的音乐。后形容颓废糜烂的乐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