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史Yazhoushi
亚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证明,早在100多万年以前亚洲已有人类生存。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蓝田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10万年,爪哇人的生存年代距今80万年。亚洲又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除尼罗河流域和爱琴海之外,世界上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在亚洲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前后诞生了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然后向其它地区扩展。其中中国和印度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分别在东亚和南亚率先进入封建社会,成为地区的重心,对周边国家影响甚巨,推动他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儒学和佛教广泛传播。中国和东亚其它各国在封建时代长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世界中世纪,亚洲还兴起几个强盛一时的帝国。7—8世纪,阿拉伯帝国形成,伊斯兰教随之扩展。13世纪,蒙古南下西征,建立起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14—15世纪,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形成。这3大帝国幅员辽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中世纪末期,西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而亚洲各国封建结构依然稳固,仅在个别国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遂逐渐落后于欧洲。
16世纪初开始的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最初主要是进行不等价的垄断贸易和海盗式掠夺,在沿海地区建立殖民据点,逐渐深入内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掠夺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用炮舰和廉价商品对亚洲进行全面征服。至19世纪上半期,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沦为殖民地,中国、日本、土耳其等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外国商品的涌入瓦解亚洲各国封建统治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长期进行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亚洲人民在19世纪上、中叶掀起近代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这些斗争均由封建主或农民领导,而且以宗教为旗帜,均遭失败。一些地主阶级上层分子尝试学习西方科技以挽救民族危机,推行改革运动也未成功。只有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19世纪70—90年代,亚洲掀起近代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中既有旧式的反帝反封斗争,如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也有以民族资本主义普遍产生和初步发展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印度国大党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运动,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加强对亚洲各国的掠夺和压迫,引起亚洲人民的更大反抗,形成近代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这次高潮的主流是以民族起义和民主主义为指导的、有组织有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亚洲的觉醒和划时代的进步。其中包括菲律宾独立战争、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控制放松,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的建立在亚洲邻近国家引起强烈反响。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加深对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和掠夺。因此,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广泛开展,规模空前,持续高涨。朝鲜的三一起义、中国的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把马列主义运用于本国革命实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为民族民主革命开辟了一个取得彻底胜利的道路。30年代以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又与反法西斯斗争结合在一起,各国人民付出重大牺牲,为最后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帝国主义被打败,英、法等国受到严重削弱,苏联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经受大战锻炼的亚洲各国民族力量更加壮大,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中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纷纷独立,中国、越南、朝鲜走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和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至50年代中期,绝大多数国家摆脱了旧殖民主义的枷锁。面对超级大国新的侵略、干涉与威胁,亚洲新兴国家坚持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其中最突出的是朝鲜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印度支那3国抗美斗争、阿富汗抗苏游击战争等。60年代以来,为维护和巩固政治上的独立,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成绩显著,举世瞩目。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专制独裁向民主体制过渡。在发展经济、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亚洲国家逐渐联合起来,建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亚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各国之间存在着分歧和矛盾,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亚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