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雷山风景名胜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雷山风景名胜区 五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慈利县零阳、零溪、广福桥和石门县蒙泉、桃源县热市等5镇交界处。道教文化胜地。市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旧称大维山,因主峰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训》 中的地维,故名。属石英砂岩台地地貌,有山峰120多座,溪流15条,主峰金顶海拔976米。区内群山连绵,峰峦竞秀,山泉古井,碧绿如绸,林木茂盛,物种丰富,四季分明,气候适中。这里生长有杜仲、腊梅、金钱柳等野生植物千余种,大部具有观赏价值。300多种野生动物中,有云豹、豹、红腹角雉、穿山甲、林麝等珍稀品种。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在此垒石室苦修,后得道 “飞升”,终成真武帝君。唐李靖于山中草创道观。元至正四年 (1344),翰林院编修张兑“归隐茲山,布施福地”,大兴土木,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山名声大振。明万历二十八至四十年(1600—1612),常德荣定王、澧州华阳安惠王大规模续修改建,终成宏大的建筑群,时称 “内八家,外七家”,有36宫、72殿、48寨,石墙铁瓦,随山脊沟壑纵横陈列,犹如长龙托屋,“旁魄百里,列县俱瞻。上祠真武,号为雄祀”。奇险深幽,玄妙超然。清同治 《慈利县志》 载,宫成之后,“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更名五雷,又名雷岳”。又有真武祖师命五雷神擂响五声霹雳镇压五条孽龙的传说。明神宗御封 “洞天福地”。因宫观名称与建筑风格近似湖北武当山,雅称“南武当”。民间有 “北武当,南五雷” 之誉。每年农历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冬月十九“朝圣日”,晨钟暮鼓,香客云集,热闹非凡,道教信徒遍及湘西北、鄂西南两省十八县,成“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千到” 景象。清代常住宫观有17座,壮观依旧。民国末年因兵乱匪盗,年久失修,以至香火飘零。“文化大革命” 时期,殿宇几乎毁灭殆尽。20世纪90年代逐步恢复重建。现存古建筑及遗址62处,由南至北聚集在长约1公里的山脊上,有牌楼、一天门、二天门、百子堂、梳妆台、朝圣门、迎宾馆、药王殿、财神殿、观音阁、金殿等。另有顾公寨遗址、慈济塌、龙头胜境、舍身岩、飞升亭、晒经凸、流星坼、蚌壳岩、撑腰岩、鹰嘴岩、断山桥、接龙桥等胜迹。各类石狮、石虎、石象、石龟、浮雕各具特色,引人注目。五雷山又有湘西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区内存三国以前古遗址32处、古墓葬千余座 (其中战国时期墓葬群10余处)。1987年出土楚竹简1000支,约20000字,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300余处明、清石刻和雕像中,阳刻“赤帝宫”、“龙头胜景”、“南楚名山”、“洞天佛地”及游记等,书体隶、草、楷、行皆备,堪称上乘。1994年9月,“五雷山宗教文化首游式” 在金顶举办,香火重续,楚南胜境正式向中外游人敞开大门。 ☚ 燕子洞石刻 五雷山金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