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八廓是阐述目与脏腑之间关系的学说。五轮与八廓合称,是对眼及眼外组织划分的两种方法。五轮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的合称。五轮学说渊源于《灵枢·大惑论》: “五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五轮与五脏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联系。历代医家用五轮学说说明眼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成为眼科的独特理论。八廓为天廓、地廓、风廓、雷廓、泽廓、山廓、火廓、水廓的合称。是中医眼科在外眼划分的八个部位。八廓最早见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眼叙论》。称之为廓,系取其犹如城廓护卫之意。详参五轮、八廓各条。 五轮八廓 五轮八廓中医眼科名词。五轮指眼的五个部位:风轮、气轮、肉轮、血轮、水轮;八廓指白睛按八卦划分的八个方位: 水廓、风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泽廓、山廓。“轮” 取眼睛圆而转动有似车轮之意,“廓”取城廓护卫之意。五轮、八廓约出现于宋元时期。按古医籍所载,五轮分属于五脏,八廓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据此,眼的局部病变就可与脏腑有密切关系,这对临床诊治眼病有一定的意义。后世将五轮、八廓视为中医眼科的两种学说,但八廓因其在部位划分、脏腑分属等方面异说纷纭,甚至互相矛盾,故实际上很少应用。 ☚ 五官 玄府 ☛ 00007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