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色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色石 五色石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笔炼阁编述。全书八卷,每卷演一故事。各以三字标题,复缀以骈语一条作为回目,如第一卷标题《二桥春》,回目题《假相如巧骗老王孙,活云华终配真才士》。其中演明代事五卷,演唐、宋、元事各一卷。清《禁书总目》“徐述夔悖妄书籍目”十二种中有《五色石传奇》,或以为即此集。别有《遍地金》四卷,即《五色石》前四卷;《补天石》四卷,即《五色石》后四卷,当系书估割裂而成。近有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萧欣桥校点本。 ☚ 无声戏 西湖佳话 ☛ 五色石 【出典】 见“女娲补天”条。 【释义】 古代神话云,女娲补天曾用五色之石。后因用作咏石的典故。 【例句】 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韩琮《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6548)这里用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神话表现落星石来自天上。 《五色石》五色石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全称《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又名《遍地金》、《补天石》。八卷。题“笔炼阁编述”。或谓作者即徐述夔。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江苏东台人。成书于清康熙前期。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邻堂铅印服部诚一评点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本衙藏板《遍地金》本,藏大连图书馆;清紫云阁刊《补天石》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乾隆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邻堂铅印服部诚一评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乾隆刊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清乾隆刊本。 卷一 二桥春 假相如巧骗老王孙 活云华终配真才子 元武宗时,浙江秀水乡绅陶尚志,辞官归里,建园宅中,因内有双桥,故取名双桥圃。时有黄、木二生同寓陶府园中读书,黄生俊雅有才,木生粗鄙不学。陶公有女含玉,才貌双全,待字闺中。二生皆有意含玉。木生屡借黄生诗词,冒为己作,博得陶公称誉。后夫人柳氏与小姐含玉以双桥为题垂帘面试择婿,黄生落笔成篇而木生出乖露丑,真相大白。木生求婚不成,求其父陷害陶公。后黄生中解元,房师欲将女儿白碧娃许配黄生为妻,黄生因误听含玉病故,许以服丧后再娶。黄生前往陶府祭奠,方知含玉未死。最后陶公于双桥园中排庆喜筵席,黄生与含玉、碧娃二佳人成婚。 卷二 双雕庆 仇夫人能回狮子吼 成公子重庆凤毛新 明朝嘉靖年间,景州举人樊植,妻仇氏悍妒而无子。樊植听从好友成美夫妇劝说,纳妾倪羽娘。羽娘美貌端庄,仇氏对其十分妒嫉。羽娘有孕,被仇氏禁闭于密室之中,不许与樊植相见。次年春,樊、成二人上京会试。仇氏唤来媒婆,逼卖羽娘,幸得成美妻和氏设计,将羽娘救到自己家中。羽娘十月分娩,产下一子。樊、成二人会试俱中进士。樊植任扬州太守,赴任途中遇盗,被监禁山寨中。盗首为取扬州钱粮,派小头目假冒太守上任。仇氏闻说丈夫独自上任,大怒,赶往扬州府衙,却被假太守囚禁。后仇氏兄弟探出太守系人假冒,密报按院, 清乾隆刊本《五色石》 序言书影 清乾隆刊本《五色石》 正文书影 清乾隆刊本《五色石》插图书影 将其拿获处斩。 仇氏以为夫死,身遭此难,影只形单,幡然悔悟。 于是和氏说出真情,仇氏与羽娘相见修好。 后逢兵乱,众人出城避乱。 和氏弃己子而保全樊子。 樊植被射雕少年救出山寨,在回京途中救出被人拐卖的成美之子。 最后樊、成两家,夫妻、父子团聚。卷三 朱履佛 光和尚偷开月下门 来御史自鞫井中案 宋徽宗政和年间,浙江桐乡县书生来法多才未遇,在水员外家处馆。来法访友路过古庙,撞见二僧强奸少妇。来法被僧追杀,跌入枯井。及其出井,妇人已死,来法被诬为凶手,问成死罪,下在狱中。三年后,张叔夜征方腊过桐乡。大乱中,众犯皆逃,独来法坐狱中不去。张叔夜异其行为,雪其冤,又见来法懂军机战略,留任军中参谋。张叔夜平定方腊,来法以军功擢为广东监察御史,归娶水员外女儿观姑,走马上任。至广东龙门县,有曾小三拦街告状。来法审案,为皮匠施惠卿昭雪,将凶犯宝应寺僧去非捉拿归案。次日,又发榜文,择日于宝应寺广设斋坛,普斋十方僧众。榜文一出,游方僧人闻风而至。来法于众僧中认出当初在古庙追杀他的凶僧道虚,将其擒获,道虚又招出同犯师兄道微,于是旧案勘平,凶手伏法。 卷四 白钩仙 投崖女捐生却得生 脱梏囚赠死是起死 明朝成化年间,陕西紫阳县武官陆世功,生有一子一女,子名逢贵,女字舜英。 清乾隆刊本《五色石》插图书影 舜英才貌双全,而逢贵不学无术。 舜英七岁时与兄池边游戏,救了一条小白蛇。 次日,有白衣道姑入府相见,赠舜英白玉钩后化作清风而去。 舜英十四岁时,父母双亡,随兄入京就职。 逢贵聘四川秀才吕玉为书记。 吕玉负才傲物,赋性耿介,与舜英相互爱慕。 逢贵巴结太监汪直,请吕玉代写寿文。 吕玉乘醉作诗讥讽汪直,逢贵将其辞退。 吕玉中举,却被汪直诬陷,革去功名。 逢贵献媚汪直,升任四川指挥使,赴任途中为乱兵所杀。 舜英情急,留血书于石壁之上,投崖自杀,幸赖白玉钩护身,得白蛇之母相救,暂寓姑母家中。 吕玉被押解进京,途中亦遇乱兵,乘乱逃出,路见舜英表兄任蒨被杀,得其文书路引,冒名在陕西应试中举。 任母听说儿子中式,赶来相聚。 吕玉说出真情。 任母见吕玉孝敬,认为义子,将侄女舜英嫁吕玉。 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后汪直事败问罪,吕玉恢复功名,会试得中状元。 舜英生三子,分为三姓,接续吕、任、陆三家香火。卷五 续箕裘 吉家姑捣鬼感亲兄 庆藩子失王得生父 明朝正统年间,河南卫辉府监生吉尹生子吉孝,妹丈喜全恩生女云娃,两家订下儿女婚约。吉孝十二岁,母病故。吉尹续娶韦氏,生子吉友。韦氏虐待吉孝,常在吉尹面前搬弄是非,吉尹渐恶吉孝。吉孝私下告知姑母,喜夫人劝兄善待吉孝,于是韦氏深恨吉孝,诬其下药,毒害继母。吉尹大怒,勒死吉孝抛尸荒郊。喜夫人闻讯,命家人寻尸,发现吉孝心口尚热,抬回救活,藏于家中。吉友年幼,不见兄长,时常啼哭。韦氏命老媪抱其街坊玩耍。老媪不慎,吉友走失。韦氏失子得病,梦中常见吉孝,大惧。喜夫人暗使女巫装神弄鬼,为吉孝明冤。吉尹悔恨,哭瞎双眼,韦氏此时也悔恨莫及。喜夫人送吉孝归家。吉尹心中宽慰,双目复明。喜全恩杀贼有功,封为靖寇伯,命吉孝入赘喜家,与女儿云娃成亲。吉孝改姓喜,后中武进士。是年宁夏庆王薨逝,吉尹赍敕书前往赐封王子,得知当年吉友走失,为庆王收为螟蛉,父子相认,同返中原,一家团圆。 卷六 选琴瑟 三会审辨出李和桃 两纳聘方成秦与晋 南宋高宗时,浙江富阳县随员外之女瑶姿,才貌盖世。母舅郗乐也有一女名娇枝,才貌稍逊。郗乐亲赴临安为甥女择婿,见福建闽县少年举人何嗣新才华出众,遂将瑶姿许配他。闽清县举人何自新到随府求亲,瑶姿误以为何嗣新,以诗试之,见其不学无术,不愿联姻。何嗣新允亲之后,密至富阳探访,误将娇枝当作瑶姿,大失所望。于是阴差阳错,产生误会,两下不愿,各退聘物。科场考试,何嗣新又因与何自新姓名相混,遭诬下狱,后经礼、刑二部三番会审,方真相大白。于是,何自新革去举人返乡,何嗣新殿试状元及第。郗乐二次作媒。何嗣新面试瑶姿小姐,果然英姿多才,于是二次纳聘,入赘随家。 卷七 虎豹变 撰哀文神医善用药 设大誓败子猛回头 嘉靖年间,松江旧家子弟宿习,不务生理,一味好赌,输尽家产。岳丈冉道,是个弃儒从医的秀才,因宿习屡劝不听,将女儿璧娘接回家中,立誓若不改过,不复相见。时赌场盛行斗牌,称之曰“角”。冉道作《哀角文》警世,而宿习不屑一读。不久,宿习因赌枷号,冉道托好友曲谕卿将宿习收留家中,多方激励。宿习读《哀角文》,深自追悔。冉道让谕卿假传璧娘死信,哄宿习到门,辱骂一场。宿习悔悟发愤,到城隍庙设誓自新。 曲谕卿送银三十两,叫宿习外出经商。 宿习经商获利,同情妓女潘翠娥而为之赎身,送之归家。 翠娥原夫鲍士器,因赌卖妻还债,被判充军。此时,因武艺出众而升任守备。 宿习得士器举荐,授军前监计同知,因筹粮饷立功,升为兵部郎中。 宿习回乡拜谢岳父,与璧娘夫妻团聚。 冉道也因《哀角文》传世,特授为翰林院中书兼太医院医官,一门荣贵。 卷八 凤鸾飞 女和郎各扮一青衣 奴与婢并受两丹诏 唐宪宗时,晋州秀才祝凤举少年有才,奉父命,前往云州表叔贺府求婚。贺公试才允婚,将女儿鸾箫许嫁凤举。清明日,贺公夫妇出门扫墓。鸾箫换青衣扮作侍儿霓裳去见凤举,二人猜谜吟诗,各展其才。霓裳暗恋祝生,是夜假装小姐鸾箫去书房幽会,凤举不知是假,两人订约百年。不久,凤举领父命,携带书僮调鹤上京应试。是年河东饥馑,祝公上疏告荒,得罪奸党,下狱治罪,亲属流放岭南。书僮调鹤与凤举年貌相似,冒名凤举投案流放岭南。凤举换上青衣假作调鹤,投奔年伯避难。贺公知祝公获罪,上京申救,亦被奸党劾奏下狱,妻女入宫为奴。霓裳请代小姐入宫,鸾箫扮作侍女随乳娘外出避祸。后奸党败,祝、贺二公赦出复职,几经周折,家人团聚。公子书僮、小姐侍儿,身份大白。凤举状元及第,遂与鸾箫成亲,封为夫人。调鹤忠义救主,得授云州刺史。 五色石徐述夔一名孝文,字赓雅,别名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里居江苏东台县栟茶场,乾隆三年举人,拣选知县。约生于康熙二三十年,卒于乾隆二三十年。由于他目睹时艰,难以沉默,“爱风雅甚于爱富贵” (见述夔 《竹楼诗钞序》),则在其一柱楼读书处,致力于写诗研经和小说创作,故著述甚多。 短篇小说集《五色石》是作者不满现实,有感于女娲能炼五色石补天之缺,他如何不能以文代石,提出补偏救弊三方,以补世道之缺。其创作意图是很明显的。不过,他是站在当时儒家开明派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虽然他生活在清初民族矛盾十分激化的扬州辖区,扬州大屠杀和汉民族为反薙发而丧生的阴影直到作者在世时仍未完全淡化; 但是他的小说创作却不象他的诗篇那样,隐约地流露了一些民族情绪,而只是就社会问题谈社会问题。再说,小说不比诗歌往往直抒胸臆,而多借前朝的事铺叙,所反映的现实易于遮盖。何况乾隆亲信奉旨虽亲赴徐家将所有书籍悉心检查,据实呈送,无奈“徐述夔传内所叙《五色石传奇》等种,实已无存。” (详见杨魁摺)这就是说,漏网的《五色石》等小说,疑系述夔孙徐食田辈在诗祸刚萌芽时,非转移即焚灭,躲过了乾隆及其亲信的磨勘,故而尚有传本存世。从其《五色石》看,它在揭露现实黑暗上还是有一定深度的,而在反映家庭内伦理关系上虽有程度不同的道学气味,但在反映两性婚姻问题上却不是很道学的,有的见解颇有新风。 一、揭露和鞭挞邪恶势力。 作者鞭挞邪恶势力,多在写儿女婚姻题材的《二桥春》、《朱履佛》、《白钩仙》、《选琴瑟》和《凤鸾飞》等篇中表现出来。《二桥春》的江西南赣兵道木采之子一元,“面庞丑陋,气质粗疏”,夤缘入了学,却是一窍不通。这样一个靠剽窃他人杰作以冒充斯文的丑类,不惜用尽种种卑鄙手段,妄想骗娶 “貌美性慧,诗词翰墨无所不通”的才女陶含玉。在计夺陶含玉不成时,又谋害其父,充分揭露了这种豪门子弟作恶多端,在婚姻上也想占尽天下美女而后快。后来他所恃仗的父势一倒,他也难以再逞凶了。《朱履佛》的去非、道虚和道微虽名为和尚,但吃了十方,衣丰食足,就饱暖思淫逸起来,专门奸骗有夫之妇,不从则杀。作者写他们后来被惩罚烧死,是为佛门中除掉了败类,为受害的妇女雪冤。《白钩仙》的陆逢贵“赋性愚鲁”,“目不识丁”。为了逢迎巴结权宦汪直,不惜破坏其妹与四川秀才吕玉的结合。汪直听了陆逢贵密告,就授意礼部尚书宁汝权,教他磨勘回乡中举的吕玉试卷。那宁汝权是汪直的心腹,奉了汪直之命,就上一本说“四川新中举人吕玉,第三场试卷中多有讥讪朝政之语,殊为妄上,合行议处;其房考成都府推官文举直并正副主考官俱难辞咎。”汪直票旨,就乱加吕玉等人罪名。直到汪直势败,吕玉才得救。《五色石》是一部不敢触及时政的小说,唯独这篇《白钩仙》 隐约地透露了清初文网之密,连考生试卷中有语涉疑似的语句,也深文周纳,罗织成罪,真不知冤屈或葬送了多少真才。在《选琴瑟》 里作者嘲笑冒名才子宗坦的 “貌若恂恂,中怀欺诈”,和揭举假名士何自新为欲得美妻而行骗的丑态,以及在 《凤鸾飞》 里对杨谏议破坏贺鸾箫与其未婚夫的美满姻缘,所给予的鞭挞,也都表达了人民对邪恶势力的憎恨,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二、力主以德才貌为基础的传统理想婚姻。 徐述夔的婚姻观较为可取。他慨叹 “绝代娇娃,偏遇着庸夫村汉; 风流文士,偏不遇艳质芳姿。正不知天公何意,偏要如此配合。”他认为这个“天道之缺则深有待于补”,于是,“说一个不折齿的谢幼舆,不断肠的朱淑真,不负心的元微之,不薄命的王娇娘。才子佳人,天然配合,一补从来缺陷。”一部《五色石》 的八篇小说半数是表达这个主题的。 当然,作者强调传统的郎才女貌相配,是借用通常说法,并非说郎才可以无貌或无德,也非女貌可以无才或无德,而是要求双方的三者有机组合。 在《二桥春》里才貌兼美的陶含玉选夫就很讲究才貌和气质。她认为:“若是才子,动履之间,必多雅致;若果有貌无才,其举动自有一种粗俗之气。”虽然从气质看有才无才未必皆准,但在男女不敢接触的时代,也不失为一种了解之法。所以,她授意乃母垂帘面试黄生与木生谁可充东床之选时,她则充房考。在她判定黄生是真才又可靠,木生是冒骗又阴险时,就决意委身黄生。这说明她在婚姻上是很重视人本身的主客观条件的,财势门第则次之。 在《选琴瑟》里,作者说出当时人多想说而未敢说出的话,即夫妇相配只凭媒婆之口,不能自选而试,不知造出多少巧妇常伴拙夫眠的悲剧。他在这篇开端 《西江月》 词下阙里就喊出: 这篇小说就基本上说的是两性面订的事,其间塑造了一个在婚姻上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的少女随瑶枝形象。她听媒婆说: 福建何自新举人是当今名士,有门当户对的便娶为正室。她向乃父随珠川建议要面试何举人的才学,以察虚实。经她通过其父珠川出面,用经书考倒了假名士何自新,便不胜感慨: 随瑶枝是独具慧眼的,不为俗见所拘,结果就没上靠枪手得举人的何自新的当。接着碰到一个选妻也要面试的状元何嗣薪,她毅然答应:“既非伪才,何愁面试。”正好遂其你要面试我才貌,我也要亲验你这名状元的尊容才学到底如何的心愿。于是由何嗣薪的座师赵公主持这次别开生面的两性互相了解的面试。赵公与瑶枝父居中而坐,何嗣薪坐在东,瑶枝坐于西边纱橱。瑶枝先由其母舅郗乐看过嗣薪是美少年,今面试其才,又确实超凡,当然乐意。而嗣薪既见瑶枝丰神绰约,翩翩可爱,又试得其才思敏妙,自愧弗如,立即答应愿赘女家,臣服瑶枝。此外,《白钩仙》里“自幼聪慧,才色兼美”的陆舜英,在择婿上虽知吕玉文才甚妙,但未悉人物如何,不放心,“乃于屏后潜身偷觑,见他丰姿俊朗,眉宇轩昂”,才肯下嫁。同样,吕玉叹羡舜英敏慧,仍以为未见,及至她回眸斜眺,“真个丰韵动人,光艳炫目”,才 “恨不得便与配合”。《凤鸾飞》 的贺鸾箫则为了亲睹未晤面的心上人祝凤举,则走得更远。她扮做丫环去看他,一见祝生“丰神俊爽,器宇轩昂,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心中甚喜,便忘怀嫌疑,当面与祝生猜起诗谜来了。这种大胆,诚属罕见。凡此种种均说明徐述夔的婚姻观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当然,仅凭一见,也只能大抵了解其才貌气质,欲对其人品(包括性情脾气志趣等)的全面了解,则非表面印象所能济事。不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能够晤面也是极为罕见的。徐述夔所写,浪漫主义色彩较重。 三、维护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作者除了侧重写儿女婚姻题材外,还在《双雕庆》、《续箕裘》和 《虎豹变》里反映了家庭矛盾,塑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正反面人物。《双雕庆》的仇氏貌丑却极妒,硬将一个“举止端庄,仪容俊雅”的妾倪羽娘,“封禁密室,只从关洞中递送饮食,就如监禁一般”。得悉倪氏有了身孕,又将她卖出去,企图置倪于死地。幸亏得到贤德的和氏对倪羽娘始终暗中救护,并在战乱逃难时,把自己亲生子撇下,单单抢了倪氏婴儿,奔入荒林中躲避,使倪氏终于否极泰来。此种高义,恰和仇氏形成了强烈对照。《续箕裘》的继母韦氏是个刁狠的典型。她嫉恨前房孩子吉孝,撺掇其夫,始而毒打吉孝,继而将他锁在空房,并诬告吉孝诅咒爹娘,想药死继母,于是激怒了偏听偏信的恶父,竟用汗巾将亲子活活勒死。从而说明天下有种继母固可恶,如无糊涂不慈之父听之任之,甚至助桀为虐,继母也难售其奸。《虎豹变》的宿习乃是标准的赌鬼。他不务生理,不肯就学,“只有纸牌数种,是他性命精神”。就是这样一个久赌成性,险将其妻气死的人,作者写他在其岳父冉化之与总捕厅吏员曲谕卿的苦心启迪,巧为善诱下,终于浪子回头,发愤自悔,不蹈前辙。 上述写家庭伦理的小说,大部份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在《凤鸾飞》里称颂奴婢尽忠于主的奴隶道德,是应予否定的 徐述夔的拟话本小说《五色石》在明清话本小说里有独特之处。它既没有猥亵描写,也没有因袭前人之作,而是严肃地提出社会问题,并试图用儒家开明派的观点加以回答。就其内容而论,基本上是可取的。若就艺术来看,情节丰富曲折是其特长,其间 《虎豹变》、《朱履佛》、《续箕裘》和 《选琴瑟》写得离奇多变,相当吸引人。正如《选琴瑟》的结尾无名氏所评: “种种变幻,俱出意表,虽春水之波纹万状,秋云之出没千观,不足方其笔墨也。”可惜的是,有些情节过于曲折,不免拖沓; 有时头绪多,也使有些人物的性格不太鲜明。 五色石古代神话传说女娲氏曾炼石补天。五色石即其所炼之石。《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全唐诗》三八八卢仝《与马异结交》:“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𢭏炼五色石, 引日月之针, 五星之缕把天补。”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其他 > 五色石 五色石 wǔsèshí 省稱“五石”。神話中青、赤、白、黑、黄五色石頭,女媧爲補天而銷煉。此說起於先秦。《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漢·王充《論衡·談天》:“共工與顓頊爭爲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絶。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南史·梁元帝紀》:“地維絶而重紐,天柱傾而更植。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啟;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唐·陸龜蒙《雜諷》詩之四:“女媧煉五石,天闕猶可補。” 五色石短篇小说集。清徐述夔(?—1763?)撰。八卷。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作品自署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以寓愤世嫉俗之意。著有《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及小说《八洞天》、《快士传》等。乾隆四十三年(1778),因《一柱楼诗》触文字狱,乾隆帝盛怒,四个月间连下二十多道上谕严查,述夔及其子遭剖棺戳尸,其孙及若干有关人被杀,著名诗人沈德潜因曾为徐写传,身后被夺官、削谥、罢祠、仆碑。徐氏诗词被禁毁,此编未被抄获。书总八卷,卷各演一故事。前四卷又以《遍地金》书名单行,今藏大连图书馆;后四卷又以《补天石》书名单行,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全书有清刻本,典藏大连图书馆,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有邻堂铅印服部诚一评点本。陈翔华《徐述夔及其<一柱楼诗> 狱考略》(《文献》1985.2 )可参考。 五色石八卷。题“笔炼阁编述”,自序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认为“笔炼阁主人”当是徐述夔的别署,因清代《禁书总目》徐述夔悖妄书籍目内有《五色石传奇》。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东台(今江苏东台)人,约生于清康熙中叶,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前一年。乾隆三年(1738)举人,所著《一柱楼诗集》中有对清朝不满之语,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诗案发,身后遭剖棺戮尸之祸。另有小说《八洞天》。但对笔炼阁主人即徐述夔之说今尚有人质疑。《五色石》为白话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共八个故事。目如次:第一卷《二桥春·假相如巧骗老王孙,活云华终配真才子》;第二卷《双雕庆·仇夫人能回狮子吼,成公子重庆凤毛新》;第三卷《朱履佛·去和尚偷开月下门,来御史自鞫井中案》;第四卷《白钩仙·投崖女捐生却得生,脱梏囚赠死是起死》;第五卷《续箕裘·吉家姑捣鬼感亲兄、庆藩子失王得生父》;第六卷《选琴瑟·三会审辨出李和桃,两纳聘方成秦与晋》;第七卷《虎豹变·撰哀文神医善用药,设大誓败子猛回头》;第八卷《凤鸾飞·女和郎各扮一青衣,奴与婢并受两丹诏》。故事背景属明代的四篇,宋二篇、唐、元各一篇。情节多为人生际遇、男女情爱、家庭亲眷的悲欢离合,充满巧合波折,结局都是苦难历尽、恶人受惩,归于团圆美满的一致模式,寓含道德说教。但情节中时有对科举制度、官场舞弊以及奸臣弄权的抨击。有清初原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又有邻堂铅印服部诚一评点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该书又被书商割裂为二书易名单刊:一是《遍地金》,为《五色石》前四卷,藏大连图书馆;一是《补天石》,即《五色石》后四卷,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萧欣桥校点本,书后附《校后记》对作者为徐述夔的说法提出了质疑。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第三辑)出版《五色石》、《八洞天》合刊本,萧欣桥校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