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色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郡國方色旗部 > 方色旗 > 五色旗 五色旗 wǔsèqí 亦稱“五旗”。古時帝王所建五種顏色的旌旗。猶五方旗。《漢書·揚雄傳》:“鳴洪鐘,建五旗。”顏師古注:“《漢舊儀》云:皇帝駕,建五旗。蓋謂五色之旗也。”《晋書·輿服志》:“天子親戎,五旗舒旆,所謂武車綏旌者也。” 五色旗北京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国旗。旗面由红、黄、蓝、白、黑5条色带组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原为清政府海军一二品官员的标志旗。辛亥革命时期,沪军都督府等以此做为革命军旗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多次讨论,临时参议院于5月14日议决以此旗为中华民国国旗,6月1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明令公布。1923年孙中山重建广州军政府时宣布正式废止。1925年8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宪法草案”)曾规定,“中华民国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为标识。”1927年6月北京政府时期结束后在全国停止使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