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湖张元举,字懋贤,号五湖,明吴县人。诸生。画得外祖陈道复之传,善花鸟,气韵生动。人以金帛请辄拒,酒酣兴至,则纵笔挥洒。书法文徵明,端逸有体。万历二十二年尝作《溪山深秀图》,今藏故宫博物院。 五湖wǔ hú(号)见子传。 五湖泛指太湖一帶的所有湖泊。馮衍《顯志賦》:“沈孫武于五湖兮,斬白起於長平。” 五湖 五湖wǔhú┃━ 指太湖。《太平御览》引晋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宋·蒋捷《贺新郎》词:“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 云髓 匹练 ☛ 五湖❶借指隐居之地。唐刘沧《赠隐者》诗:“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五湖(一) 古书所言吴越地区的湖泊,亦为太湖之别名。 五湖wǔ hú古代吴越地区的湖泊。说法多种。《九叹·远游》:“泛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申胥即伍子胥,伍子胥事吴,则此处“五湖”应指太湖流域。《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泛指太湖流域。 五湖具區,在吴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東南曰揚州,……其浸五湖。” 鄭玄注: “具區,五湖,在吴南。” 《尚書大傳》: “五湖元唐。” 鄭玄注: “五湖,揚州浸也,今屬吴。”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五湖1 五湖1 wǔhú 江南五大湖。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說,爲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見《史記·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間”、《河渠書》“通渠三江五湖”司馬貞索隱。又說,爲洞庭、青草、鄱陽、彭蠡、太湖。見明·楊慎《丹鉛總録·地理》。近代通謂洞庭、鄱陽、巢湖、洪澤、太湖。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五湖2 五湖2 wǔhú 江南太湖流域的湖泊。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說,爲吳縣南部之湖。見《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五湖”鄭玄注。又說,爲太湖。見《國語·越語下》“戰于五湖”韋昭注、《史記·河渠書》“通渠三江五湖”裴駰集解、《文選·郭璞〈江賦〉》“注五湖以漫漭”李善注。另說,爲太湖及附近四湖。見漢·趙曄《吴越春秋·夫差内傳》“入五湖之中”徐天祐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後漢書·馮衍傳下》“沈孫武於五湖兮”李賢注。或說,爲太湖以外附近五個湖。《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張守節正義。 五湖wǔ hú说法不一。一般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都在太湖东岸。古时各为一湖,今则相连(2)。《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把三江作为衣襟,把五湖作为衣带。《沧浪亭记》:望五湖之渺茫。——远望五湖的广阔浩荡。 隐居处 隐居处长林 云林 江湖 沧洲 云洞云涧 云屋 云户 岩野 三径 墙东 鹿柴 穴岫 云萝 隐处 鸥沙 泌丘 衡泌 篱落 陶令宅桃花源 桃花洞 愚公谷 另见:隐居 隐者 清静 ☚ 神仙住地 禽兽居处 ☛ 五湖❶先秦时期吴越地区的五湖。说法不一:1.为太湖及其东岸游湖、莫湖、胥湖、贡湖;2.为太湖、胥湖、蠡湖、洮湖、滆湖;3.为太湖、长荡湖、射湖、贵湖、滆湖;4.为太湖东岸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菱湖。 五湖指六朝时今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众多湖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