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月之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月之歌自然多明媚, 向我照耀! 太阳多辉煌! 原野含笑! 千枝复万枝, 百花怒放, 在灌木林中, 万籁俱唱。 万人的胸中 快乐高兴, 哦,大地,太阳, 幸福,欢欣! 哦,爱啊,爱啊, 灿烂如金, 你仿佛朝云 漂浮山顶!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啊,姑娘,姑娘, 我多爱你! 你目光炯炯, 你多爱我! 象云雀喜爱 太空高唱, 象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钱春绮 译)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歌德的抒情诗是“放在歌德的金字塔顶端的花束”。而这首面对灿烂的春光唱出的响亮而铿锵的《五月之歌》,则是这束花中最为娇艳的一朵。它韵律优美,感情纯真,那少见的气势使人一读便觉心胸也宽广了许多。 这首诗写于一七七一年五月,时值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飚突进”运动蓬勃兴起。诗人当时常与恋人芙丽德利凯·布利翁在乡间一同散步。他看到明媚的春光,感到自己的幸福,便用民歌式的语言歌颂自然的美,表现个人生活的感受,写下这不朽的诗章。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在由前三节组成的第一部分中,诗人颂杨了春光的明媚。这不是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的特写,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幅大写意。含笑的原野上,奏起了一曲春天交响乐。在这凡有灵性者皆欢乐的春天里,一切羁绊都拴不住人们胸中一颗颗欢腾雀跃的心。人们要追求春天,追求幸福,追求新的生活,让沸腾的感情进发出来。读着这些感染力极强的火一样的诗句,读者也会觉得置身于这坦荡荡、暖融融的春天里了。 诗的第二部分由第四、五两节组成。在这里,诗人颂扬的爱并非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更广泛的,充盈于整个自然界的爱,一种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显示出来的上帝之爱。歌德诗中的造物主即上帝是一个有灵性的神,在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里,造物主自己也禁不住要向大地尽情地倾注自己的爱了。这种爱,似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如山顶的朝云,君临一切。“膏田沃野”、 “大千世界”,全都浸润在这博大而永恒的爱中。 诗的最后四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歌颂了自己的恋爱的幸福。由于有了前两部分,可以看出,这并不是诗人囿于一人一事的感发。在诗人看来,造物主之爱不是抽象的,它不仅体现在草木花鸟上,它更存在于男女之间。而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有如啁啾的啼鸣之于云雀,馨人的芳香之于鲜花,是本能的,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诗人要把在第二部份中赞美的那种博大而永恒的爱,全都倾注到自己恋人的身上,并由此更进一步地领略那种爱。这便是第二、三部分的内在联系。而在这催动情爱的五月,这种爱变得十分激切,有如熊熊烈火,竟使热血沸腾;柔情蜜意中透出喜悦与欢乐,激情迸发时亦有祝福与希望。诗人在爱自己的恋人时也得到了恋人的爱, 同时又领略到造物主的爱,因此,这种爱是完美的。诗中两种爱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博大而欢快的气氛,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诗的语言简练,旋律感、节奏感很强。诗中如“哦,大地,太阳,/幸福,欢欣! ”及“勇气、/喜悦、青春”,一类的短词与停顿、分行,使该诗读起来具有一种跳跃感,更渲染了那种雀跃欢乐的气氛。这首诗曾由贝多芬谱曲,成为一首颂扬人们胸中的欢乐与喜悦的著名抒情歌曲,至今仍为人们吟唱。 (李力) 五月之歌
〔德国〕 歌德 明媚的自然 多么美妙! 太阳多辉煌! 原野含笑! 千枝复万柯, 百花怒放, 丛林草莽间, 万籁俱唱。 人人的胸怀, 欢腾雀跃。 啊,大地,太阳! 幸福,喜悦! 啊,爱情,爱情! 灿烂如金, 就像山顶上 早晨的云!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啊,姑娘,姑娘, 我真爱你! 你眼光炯炯! 你真爱我! 像云雀喜爱 天和歌唱, 像朝花喜爱 碧空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祝福! (钱春练 译) 歌德(1749—1832)德国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诗人。出生市民家庭,在莱比锡学过法律,并写一些“罗珂珂”式的轻佻风格的诗歌,因病转学到斯特拉斯堡,结业后被“狂飙突进运动”思潮所席卷,醉心于莎士比亚作品,并与赫尔德尔交游,收集民歌。1774年创作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受到各国青年的热烈欢迎。他曾两度出访意大利,对其创作影响很大。1796与席勒共同创作《讽刺短诗集》,并着手撰写著名作品《威廉·麦斯特》、《浮士德》等。歌德一生创作时间长达70余年,为后世留下巨大财富。他在诗歌创作上发展了古希腊以来的各种诗体,发挥了德语最大的抒情功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诗人,为后代树立了楷模。 《五月之歌》作于1771年5月。歌德与他的恋人弗里德莉克·希里昂漫步于塞逊海姆的乡村小路上。诗人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大自然的美好,爱情的甜蜜,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幸福感,于是诗人即兴赋了这首诗。该诗曾被贝多芬谱曲,传唱至今。 诗人在前三节描绘了明丽的春光,欢跃的人群。“原野含笑”“万籁俱唱”,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客观的自然界打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太阳、大地、人群、原野、树木、百花构成一幅立体画面,增添了诗人与心爱姑娘的欢乐之情,他们品味着美丽春天的芬芳。 第四、五小节是诗人对爱的礼赞。诗人以象征手法把爱情比作山顶上“早晨的云”、“灿烂如金”。诗人反复赞美爱,是因为爱把最美好的一切赐给了人类,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法则,它在大千世界里无所不在。 诗最后四节着重表现了诗人追求爱和幸福的真挚之情。诗人在明媚春光、和谐优美的自然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思绪了。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心爱的少女表白了自己的深爱。“我真爱你/……你真爱我”。诗人不但宣示了自己深藏的爱,也从少女的眼眸中捕捉到了爱。诗人又把自己比成天空中歌唱的“云雀”与吐绽芳香的“朝花”向少女倾吐爱恋的心情。“我这样爱你/热血沸腾/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只有在爱中,生命才富有价值,青春才充满活力。正是这种爱情生活,赋与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激发出他的热情,促使他又编织新的歌曲,并随音乐“翩翩起舞”。诗人也边舞边表示自己的意愿:“愿你永爱我,永远祝福”诗人希望他们的爱情忠贞不渝,永恒幸福、美好。 这首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从头至尾,全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一反公式化倾向的诗风。诗中情景交融,把爱放在春光中、自然里,别具情调。诗人在《五月之歌》中否定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阶层奉行的以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为爱情标准的观念,认为爱是至高无上的,爱者与被爱者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因此诗具有反封建等级制的意义。 《五月之歌》《五月之歌》
歌德 明媚的自然, 多么美妙! 太阳多辉煌! 原野含笑! 千枝复万柯, 百花怒放, 丛林草莽间, 万籁俱唱。 人人的胸怀, 欢腾雀跃。 呵,大地,太阳! 幸福,喜悦! 呵,爱情,爱情! 灿烂如金, 就像山顶上* 早晨的云! 你欣然祝福 膏田沃野, 花香馥郁的 大千世界。 呵,姑娘,姑娘, 我真爱你! 你眼光炯炯! 你真爱我! 像云雀喜爱 天和歌唱, 像朝花喜爱 碧空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钱春绮 译) 【注释】 指莱茵东南的陶奴斯山。 【赏析】 1771年5月,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塞逊海姆和他热恋中的牧师之女弗里德莉克· 布里安一起在乡间散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感到无限幸福,于是作成此诗,以此歌颂爱情、春天和大自然。 欧洲冬季漫长,春天降临较晚。5月正是欧洲人欢庆春天到来的时刻,这时阳光灿烂,百花怒放,春意盎然。在德国漫长的冬季,阳光并不多见,可想而知,人们一旦见到明媚的阳光,心情是何等喜悦。因此诗中两处出现“太阳”二字,歌德还将它同幸福、喜悦相提并论。能同太阳相媲美的是美好的爱情,它 “灿烂如金”,就像陶奴斯“山顶上早晨的云”。歌德这里所说的爱情,不仅仅指他同少女弗里德莉克的爱情,而且指人在大自然怀抱中所感受到的一种爱,一种普遍的、本能的爱。正是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迸发出来的这种天然的爱,使诗人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原野含笑”,“万籁俱唱”,一切似乎都在接受着爱情的祝福。 歌德在诗中描写的春天不是简单地给人以视觉形象,他在形象中不仅融合了春天万物的千姿百态,而且给人以色彩感,使人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田野里的万紫千红。但是,诗人不以色彩感为满足,他还给人以音响感,芳香感,通过这样多方面的描绘,全面反映人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春天的美。 在最后四节,歌德又将普遍的爱具体为对少女的爱情。在这里,少女既是充满普遍之爱的大自然的一分子,又是具有独特情感的具体的人,她就是歌德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弗里德莉克的化身。歌德对她的爱融合着他对大自然的全部纯真感情,她就是他心目中的春天。歌德在这里作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他对少女的爱。云雀和朝花都是春天的标志,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但是,只有在高空飞翔歌唱,云雀才有意义,只有以芬芳撒满碧空,朝花才显得更加娇好。所以,只有通过他对少女的爱,只有同少女在一起,他才真正感受到周围美好的春光的意义。他热血沸腾,充满着勇气、喜悦和青春活力。 这首诗用词着重在造成意象、意境上下功夫。全诗共三十六行,四行一节,格律整齐。每一诗行都十分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铿锵的音乐节奏。经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谱曲后,这首诗已成为一支优美动听的世界古典名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