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召蒙古名“塔布·斯普尔罕召”,汉译“五塔寺”,亦称“新召”。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康乐街南,是小召的下院。清雍正五年(1727)小召喇嘛阳察尔济呼毕勒罕呈请修建。十年(1732)清廷赐名“慈灯寺”,殿后建有方形慈灯五塔, 故称。光绪十二年(1886)后,不再有活佛居住,喇嘛也回到小召。只有玲珑的五塔独存至今。中间一塔高6.26米,四角四塔略小,金刚宝座分七层,高7.82米,第一层用蒙、藏、梵三种文字刻写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二至七层塑有鎏金佛像119龛;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天文图石刻,系根据雍正三年钦天监制定的天文图刻成,上标有十二宫天干,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度方位和二十八宿名称, 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仅有的一幅以少数民族文字标明的天文图刻石, 为研究我国天文史的重要资料和珍贵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