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温宿县
新疆西南部边境县、对外开放县——温宿县,汉为姑墨国地,唐设温宿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府,增设温宿县。1958年并入阿克苏县,1962年恢复温宿县治。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县境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县政府驻地温宿镇,距阿克苏市12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 000公里。
辖1镇、9乡、12个农牧林场、97个村。1995年全县总人口19.48万人,由汉、维吾尔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4. 98万人,农村人口占16. 1人,农村劳动力2. 78万人。
有耕地3. 78万公顷,人均耕地3. 36亩,宜农荒地3. 76万公顷; 草地54. 3万公顷; 林地10万公顷。境内有冰川509条,储水3 50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喀拉玉尔滚河、台兰河、科克亚河、库木艾日克河等。地表水径流总量96. 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亿立方米。
已探明的矿藏储量为煤20亿吨,岩盐100亿吨,铁、铀、磷、铜、金等储量也较丰富。野生植物中中草药有158种,沙棘分布面积约200公顷,年产沙棘鲜果30吨以上。
温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 28亿元,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农业总产值2. 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16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6 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380元。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瓜果等,是新疆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以大米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199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精制大米、香米、香糯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1994年进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行列,名列第一位。1995年粮食种植面积2. 16万公顷,总产11万吨,平均亩产336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64公斤,其中水稻总产3. 93万吨,仅次于米泉县成为新疆第二大水稻生产大县。棉花种植面积1.23万公顷,总产1. 42万吨,平均亩产皮棉82公斤,人均棉花产量85. 7公斤。1995年末牲畜存栏52. 35万头,产肉3 800吨,产毛637吨,山羊绒23. 1吨,是新疆绒山羊繁育生产基地。果品总产7 368吨。
温宿县曾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有水库1座,库容200万立方米,机电井28眼,灌溉渠道4 14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 7万公顷。有电站16座,装机容量1. 13万千瓦,年发电3 800万千瓦小时,农村用电量739. 3万千瓦小时。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79万千瓦。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县乡道路与过境省道和国道314线连接。有程控电话1 427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