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拜城县
拜城,维吾尔语为“巴依”,意为富饶美丽的地方。汉为龟兹国地,唐置龟兹都护府,清属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八年 (1882年)设置拜城县,是新疆设置最早的县之一,隶属阿克苏道温宿府。民国年间隶阿克苏专区。新中国成立后继隶阿克苏专区、地区。总面积约1.91万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拜城镇,西距阿克苏市164公里,东经库尔勒距乌鲁木齐市860公里。
辖2镇、11乡、4个农牧场、200个村。1995年全县总人口18.84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88.8%,农村人口占77.9%,农村劳动力5. 53万人。
全县有耕地4. 9万公顷,人均耕地5. 1亩,可垦荒地1. 69万公顷;草地7. 23万公顷;林地7.87万公顷;养殖水面180公顷。境内有源于高山冰雪消融和季节性降水形成的木扎提河、克孜尔河等5条河流,由北向南汇入木扎提河谷切割盆地,形成6个农牧林灌区。年径流量27. 9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7. 7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0万千瓦,可利用量9. 6万千瓦。
境内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54种,其中煤11亿吨(是南疆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锰54.4万吨、铜365万吨、萤石6. 3万吨、重晶石12. 3万吨、红柱石1 500万吨、盐1 426. 4万吨、石膏176. 9万吨。
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两晋时期的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奇异景观。
拜城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并举。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2. 31亿元,工业总产值0.86亿元,农业总产值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071元。
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拜城黄油菜”闻名全疆,是新疆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生产基地。1995年粮食种植面积2.97万公顷,粮食总产12.73万吨,平均亩产286.2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98公斤;以油料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8万公顷,油料总产2.25万吨,平均亩产143公斤,人均油料产量119.5公斤。1995年末牲畜存栏64.52万头,产肉5 818吨,产羊毛950吨,山羊绒16.3吨,是新疆重要的细毛羊商品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1.2%。
基础设施有水库1座,库容4 600万立方米,灌溉渠道3 531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54万公顷。有电站(厂)7座,装机容量1 400千瓦,年发电量2.55亿千瓦小时,农村年用电量799万千瓦小时。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4万千瓦,机械化耕种面积达82%。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与国道217、314线连接,县乡公路网基本形成。
1989年以来相继获自治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双模范县”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