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代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代诗话 五代诗话诗话著作。清王士禛原编,郑方坤删补。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历官兖州知府等,有《蔗尾集》。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郑方坤删补后的《五代诗话》体例取舍较为精赅得当。王士禛原本十二卷,共六百四十二条,郑方坤删去无关诗歌者和无关五代者二百十六条,实存四百二十六条,又补入七百八十九条,于乾隆十三年最后成书。此书不仅较为齐全地汇集了有关五代的各类诗歌资料,而且从“诗之馀”的角度,将五代词人的有关资料也加以收辑,颇能体现五代踵唐诗启宋词的时代特色。不过取舍标准也有可议之处。如以“人品高尚”为由将唐人司空图、韩偓等收入;以“咏五代之事”为由将苏轼、晁补之等宋人的作品收入,颇乖该书之时限。分卷以国别为主,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南唐”、“前蜀、后蜀”、“吴越、南汉”、“闽”、“楚、荆南”六卷,另有“宫闺、女仙鬼、缁流”、“羽士、鬼怪”和“杂缀”各一卷,共十卷。因北汉等国“无一诗人可纪”,未全十国之数,故仍以原题“五代”名书。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 梦晓楼随笔 全闽诗话 ☛ 五代诗话诗话。清王士禛(生平见《带经堂诗话》条)撰。王士禛原书十二卷,六百四十二条,因是未成之作,故缺漏颇多,其门人宋弼补其缺遗而刊之,仍多未备,且体例冗杂。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晋安人)得王士禛残稿于历城朱氏,删去二百一十六条,补入七百八十九条,凡增补者皆以“补”字冠之,以与原有条文区别。全书分为十卷,按五代十国分别编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后蜀一卷,吴越、南汉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其他宫闺、女仙、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郑方坤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删除了与诗事无关或非为五代的内容,广为采摭,增补甚富,且引文均注明出处,《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于研究五代诗歌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书中也仍有违背其删削原则的条文。 有《四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 五代诗话 《五代诗话》十卷。国朝郑方坤撰。初,王士禛欲作五代诗话,仅草创而未成。其门人务尊师说,遂以未成之本传抄,阙陋实甚,体例尤疏。宋弼尝补其阙遗而刊之,仍多未备。方坤得士禛残稿于历城朱氏,乃采摭诸书,重为补正。原本六百四十二条之中,删其二百一十六条,增入七百八十九条,共成一千二百一十五条。凡所增入,仿宋庠《国语补音》、吴师道补正《战国策》 之例,各以一“补”字冠之,使不相混。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 (汉) 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宫闱、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采摭繁富,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禛原书,则赅备多矣。 五代诗话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清王士祯欲作五代诗话,仅草创而未成。郑氏得其残稿,乃采摭诸书,重为补正。原本六百四十二条中,删去二百十六条,增入七百八十九条,总成一千二百十五条。所补之处,各以一“补”字冠之,使不相混。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宫闺、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采摭繁富,五代轶闻琐事几搜括无遗,《四库全书总目》以为“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亦少有疏舛。有《四库全书》本。 五代诗话 五代诗话诗话。清王士禛(生平见《带经堂诗话》条)撰。王士禛原书十二卷,六百四十二条,因是未成之作,故缺漏颇多,其门人宋弼补其缺遗而刊之,仍多未备,且体例冗杂。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晋安人)得王士禛残稿于历城朱氏,删去二百一十六条,补入七百八十九条,凡增补者皆以“补”字冠之,以与原有条文区别。全书分为十卷,按五代十国分别编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后蜀一卷,吴越、南汉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其他宫闺、女仙、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郑方坤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删除了与诗事无关或非为五代的内容,广为采摭,增补甚富,且引文均注明出处,《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于研究五代诗歌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书中也仍有违背其删削原则的条文。 ☚ 带经堂诗话 列朝诗集小传 ☛ 五代诗话十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 人。生平详见《唐诗三昧集》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未及成书,不精不详”;后由郑方坤删补为十卷,“复者芟之,舛讹者订正之”,“抄撮丛言,增益其所未备”,刊行于世。书前有三篇序文及郑氏的“例言”。第一卷“国主宗室”,第二卷“中朝”,第三卷“南唐”,第四卷“前蜀、后蜀”,第五卷“吴越、南汉”,第六卷“闽”,第七卷“楚、荆南”,第八卷“宫闺、女仙鬼、缁流”,第九卷“羽士、鬼怪”,第十卷“杂缀”。全书辑录了见于唐代以后各种典籍中的关于五代时期诗歌的大量资料,既有如司空图、杜荀鹤、冯延巳、韩偓、韦庄等重要诗人的事迹及他们的诗词作品,也记载了许多不出名的诗人、诗作和轶事,包括口头流传的民谣、杂歌,颇为详备。在“例言”中,郑方坤特别推重司空图的人品和诗论,第二卷“司空图”条篇幅也较大,并且都是郑氏的补录; “例言”还对五代时期的诗词作了概述。王士祯的作品语言力求华美,尽量选用明隽圆润的辞藻,打磨得流畅清秀;风格讲究清远冲淡,自然入妙。在创作上,写下了大量的“神韵”诗,其艺术风格是多样化。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有咸丰元年(1851)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