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历史农学家与农业研究名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历史农学家与农业研究名人

五、历史农学家与农业研究名人

山东省与农业活动关系密切的著名历史人物,主要有:
1.氾胜之:西汉农学家。氾水(今曹县)人,汉成帝(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时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即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丰收。后升迁为御史。因所传农学名著《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此书总结了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经验,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书。书中将作物栽培当作一个整体,提出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六个保丰收的基本环节,还总结了十几种作物栽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区田法和溲种法,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2.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益都钓台里(今寿光县)人。曾任高阳郡(今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他通过查阅文献(160余种),访问老农,收集农谚,亲自观察试验,总结心得,约在533—544年间写成农书《齐民要术》。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共10卷29篇,分述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等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较系统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3.王祯: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改进者。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年),他在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做县尹时,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及改良农具。著有《农书》37卷(现存36卷)。此书写成于皇庆二年(1313年)。内容分三部分:“农桑通诀”,总论农业的各个方面;“百谷谱”,包括农作物、果、蔬、竹、木的栽培各论;“农器图谱”,罗列各种与农业有关的工具,并分别附图说明,图达306幅,其中描绘了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农用机械,如32锭水利大纺车,5锭脚踏麻纺车等。
4.苗好谦:元代农业家。城武(今成武)人。历官司农丞。所著《栽桑图说》,受到元仁宗称赞,命刊印千轶,下发民间学习。他还与孟祺、畅师文等编写修订了《农桑辑要》。此书内容多辑自古代至元初的农书,使许多宝贵资料得以保存。书中分述了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鱼、蚕、蜂的饲养。提倡广种棉、麻。书中蚕桑部分最为完整,远远超过现存宋代以前的农书。
5.綦公直:元代农学家。乐安(今博兴)人。世代为农。对农业技术造诣颇深。至元间任益都(今青州市)劝农官。
6. 白英:明初民间水利家。汶上人。是运河上的一位民伕领班,治水、行船经验丰富,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及其附近地势、水情。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率民工16万,疏通元代所开会通河(即东平至临清的一段大运河),以利漕运,但会通河水源不足。白英建议,以汶水作水源,筑堤引水,西注运河地势最高的南旺,然后向南北分流,六份北流至临清,接通卫河,其间设闸17座; 四份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中间设水闸21座,完工后,大运河在明代二百年间,对南粮北运起到很大作用。
7. 蒲松龄: 清代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人,著名短篇小说家,以其《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他还依据韩氏《农训》及前人蚕桑著作,并结合自己总结的当地农民耕作实践经验,整理编纂了《农桑经》。
8. 郝懿荣: 清代栖霞人,著《宝训》八卷,专门论述农业技术。卷一为杂说,卷二为禾稼,卷三为蚕桑,卷四为蔬菜,卷五为果实,卷六为木材,卷七为药草,卷八为孳畜。还著有《蜂衙小记》等。
9. 丁宜曾: 清朝日照人。著有《农甫便览》。全书不分卷,在一般农事概述之后,按月令季节,分别记述农耕、气象、园艺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还有农产品的加工及烹调、养生、医方等内容。
10. 韩梦周: 清朝潍县人,乾隆进士,知来安县(今属安徽省)。当地多椿槲树,他长于农桑,便手订养蚕、织绸、栽树之法,著成《养蚕成法》,并招幕山东兖、沂等地工师前去教给民众,使当地百姓富裕起来。

☚ (三)民间节日饮食风俗   六、农民体育 ☛
000185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