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农村社会福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农村社会福利 五、农村社会福利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孤寡老人无依无靠,衣不遮体,食不饱腹,许多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沿街乞讨或沦落为社会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对他们实行“五保”制度,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50年代,为了安排农村中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人员生活,根据1956年国家颁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在生产上、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的规定精神,制定了“保吃、保烧、保穿、保教、保葬”的五保政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五保”工作,使 “五保”对象生活有了保障。1985年, 全省“五保”对象28 205户,35 475人,其中老人29 102人,残疾人4 582人,孤儿1 791人。有条件的地区还兴办了农村敬老院。到1992年底,全省农村共有敬老院450个,安置“五保”对象32 620人。临泽、高台、张掖、山丹、泾川等县乡办起了敬老院,使“五保”老人能愉快欢度晚年。另外,全省还兴办福利工厂902个,对社会上无依无靠、尚有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和盲聋哑病残人员进行从业安置,不仅保障了他们的生活,还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 四、农民文化生活 第三节 农业经济效益评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