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农村民间艺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农村民间艺术 五、农村民间艺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民间艺术作为农村文化的载体,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进行着繁衍生息,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的主要食粮。特别是在甘肃农村,民间艺术极为丰富,门类繁杂,特色显著。例如民歌,在陇东、陇中、陇南、河西、甘南、临夏各成流派,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各具特色。甘南花儿支系很多,河州、洮岷两大体系风格韵律迥然不同。民间舞蹈更是千姿百态,陇东大秧歌、兰州的太平鼓、陇中的云阳板、陇南的面具舞、武威的攻鼓子、武山的羊皮鼓、张掖的灯鼓顶碗舞、舟曲的采花舞、天水的腊花舞等等。就民间戏曲小调讲,环县道情、华亭的灯盏头、礼县的影子腔、武都的高山戏、武威的贤孝、通渭的小曲都是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还有木偶、皮影、说书、说唱、兰州鼓子和各地的社火,在农民群众中都有着雄厚的基础。特别是甘肃农村的民间美术,拥有26个大类,1 000多个品种,木雕、石雕、砖雕,木刻、石刻、砖刻、葫芦刻,泥塑、面塑、酥油塑、陶瓦塑,剪纸、皮影、刺绣、编织、纸扎、布品造型,面具、脸谱、木板画、印染、灯彩、风筝、服饰、佩饰、漆画、农民画、布贴画、织纸画、撕纸画、木板画等,奇丽典雅,精巧洒脱,宛如一个民间美术的大千博物馆。还有在中国独具一格的一些民间综合艺术活动日,如莲花山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博峪采花节、白马藏族元宵歌舞、汉族各种庙会和少数民族的赛马、摔跤和婚礼仪俗,使民间艺术充塞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千百年来,人们继承和发扬这古老的文化传统,调节着农、牧民的精神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挖掘、整理和加工提高民间文化艺术,举办了多种调演、会演、比赛和展览,加强了学校民间艺术教育和社会业余培训,使甘肃各地农村民间艺术普遍得到了发掘,不少优秀的传统艺术推到了专业的水平,受到国家级的奖励;并日益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甘肃的民间美术参加了国家第二届艺术节展出,走出国门到美国、卢森堡等国展览;环县的皮影表演团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到意大利演出一个多月;甘肃许多的民间音乐舞蹈获得国家或部门的金银铜奖,深受人们的爱戴。甘肃农村民间艺术再不是过去那种原始低劣或常常被扼杀的情况,在改革开放政策光照下,已展开了翅膀,颇有鹏程万里之势。 ☚ 四、农村文化活动 六、农村少儿文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