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云笈七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是集录道教经书杂著而编成的重要类书。北宋张君房集。张君房先主领辑校道书,于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接着又“采摭机要,属类于文”,编集成该书。道教谓其书为游云汉之仙书,所以道书称“云笈”,道书自南朝梁代以降皆分为七部,张君房自以为该书撮录七部道书之精要,故名。该书收于《正统道藏》,《四部丛刊》等皆据之影印。
 张君房(约961—1048)字尹方(关于张君房的字有三说,此据今人卢仁龙考),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等职,后得王钦若荐举为著作佐郎,主钦辑校《道藏》事,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早亡佚)。张君房著述甚丰,有《脞说》、《丽情集》等。
 张君房自《序》称该书总120卷,《正统道藏》所收为122卷,约80万字。分为35部类:1、《道德部》,摘录《老君指归略例》、《玄纲论》等,叙道德之义、老子作《道德经》之由。2、《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属道教创世纪神学,所引经书多出于南北朝时期,将创世纪神学与老君神话结合起来。3、《道教本始部》,叙道教缘起,三宝君(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演说三洞经书之由,所引经书唐初多已见之。4、《道教经法传授部》,述《上清经》、《灵宝经》、《三皇经》传授源流。5、《经教相承部》,全录唐人李渤《真系传》,述晋代杨羲迄唐玄宗时道士李含光等10人事迹、上清经法的传授。6、《三洞经教部》,这部类的内容较杂,先述道书分为三洞四辅(即七部)、三洞又各分为12部,合为36部,基本上录自《道门大论》(亦名《玄门大义》),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道书分类问题的最早材料;次专述三洞经书中的“本文”部类经书传世原由,如云篆、天书等,“本文”为神所说,其余如“玉诀”等类则为道士所作注解或赞颂等;再次为“经释”,主要是释题,所释经目共49种;最后录经,虽名“三洞”,但所录经书不局限于三洞,如《老子中经》本应属太玄部,不在三洞之列,录经凡13种。7、《天地部》,讲道教天堂。8、《日月星辰部》,先讲存思日月神及服日月气的养生方术,次讲星宿崇拜,也贯穿着养生方术。9、《十洲三岛》,这是道教的海外奇谈,称中国之外有瀛洲等10洲、昆仑等三岛,有神仙居住,有奇禽异木、仙草灵芝等。10、《洞天福地》,全录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真仙领治,其中多数为唐以前道教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有些因有高士或方士隐修故也列入。11、《二十八治》,述五斗米道28治所在及与道教有关的历史事件或传说,也讲到28治的分野。12、《禀生受命》,讲人体生成及存思养神等方术。13、《杂修摄》,集各种养生方术,诸如服气疗病、导引按摩、胎息、辟谷、行气、守一、禁忌等,无不包罗其中。14、《斋戒》,叙道教斋法,如八节斋、心斋、持斋等。15、《说戒》,解释道教威仪戒律,并引录诸经条列各种戒律。16、《七签杂法》,叙道士日常仪规,如沐浴、解秽、朝礼、朝极、朝玉晨君等。17、《存思》,罗列了道教存思身内外诸神,很繁琐。18、《秘要诀法》,内容包括盟誓授箓、避忌、入靖室、烧香、符咒、口诀、守三一等等。19、《杂要图诀法》,录祝语和口诀。20、《魂神》,讲拘三魂、制七魄、对日存三魂等方术,又有思神诀要多种。21、《诸家气法》,存录诸家服气、调气、行气、闭气等方法或口诀,其中保存一些可贵的气功资料。22、《金丹诀》,讲金丹的种类、烧炼、服食、去毒、炉鼎制作、服食效验等事。23、《内丹诀法》,录五代人彭晓(真一子)《还丹内象金钥匙》和陶植《还金术》二文,为本书第70卷,第71卷复列《金丹》一部,录唐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则属外丹,不知何故如此错杂。按彭、陶二文不同于一般外丹(即金丹)著作,不言丹方及制作等事,而讲丹药含天地精华气液,合而复之可长生的道理,但也不能径目之为内丹著作,彭晓文特别强调所谓“火候”,其说用于外丹内丹均可通。24、《内丹》,包括内丹和阴丹,所录为内丹道的早期著作,其说皆本于《参同契》和《黄庭经》。25、《方药》,多丹丸、散方,为医药著作。26、《符图》,以传说为汉东方朔所作之《五岳真形图》为本,称有其图可趋利避害,又有本出于《黄庭经》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住图。27、《庚申部》,道教说人有三恶:色欲、爱欲、贪欲,身内有三尸,又称三彭(彭倨、彭质、彭矫),三彭使人有三恶,却又“司人过咎”,逢庚申日上告天曹,夺人寿命,所以道士在庚申日清斋不眠,或说为守三尸,使不能上告,或说斩三恶,使不能还入体内,本篇言其事,并有去三尸药方及消三虫(亦即三尸)的诀法。28、《尸解》,道教称先死后蜕为尸解,说尸解仙“躯质遁变”,为成仙一验,本书列为求尸解的方法,如“造剑尸解法”以剑代形质等,并举王进贤等尸解仙事迹为例。29、《诸真要略》,录翟炜《太清神仙众经要略》,以五脏与五气、五常等比拟,言陶炼清气等内修事,又将治国与修身法合起来。30、《仙籍旨诀》,讲养生修真的理论及方法。所录唐人裴铏《道生旨》和施肩吾《养生辨疑诀》二文,是内丹道流变中的重要著作。31、《七部语录》,录歌诀65首,内容包括颐养心神,调养性情等,道家哲学与道教养生兼而言之。32、《七部名数要记》,录“九守”、“十三虚无”等,即所谓“名数”。33、《仙籍语论要记》,又作《仙籍理论要记》,录唐道士吴筠《神仙可学论》、司马承祯《坐忘论》二文,其余摘录诸经片断,引文皆有所本,但不注明出处,可考者皆初唐以前著作,尤以摘录《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居多,主要围绕去欲贵生、修情养性、精神超脱等问题。34、《赞颂歌》,此与以下之《歌诗》、《诗赞辞》及《赞诗词》实同一部类,摘录一些经书中的颂或偈(例多在卷末),又录有道士(或托神仙)所作诗或辞,流传民间的歌谣等。35、《纪》,道教叙其尊神显化、演说经书、传授教法等故事称“纪”,如《轩辕本纪》、《混元皇帝圣纪》等,反映了道教造神及建立最高神灵系统的历史过程,本部类录自北宋真宗时王钦若奉命编修的《先天纪》,《先天纪》皆据旧有道书,其书有的出自南北朝,有的出自唐初,多亡佚,赖此书保存部分资料。36、《传》,道教叙成神成仙者故事为 “传”,道教没有严格的史传,只有仙传,多托神仙故事,但也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该书的主要价值是保存了一些道教史资料。所录道书,可考者绝大多数出五代之前,尤以隋唐居多。由于唐宋金元四代所修《道藏》皆久佚,好些资料赖该书得以保存,该书也就成了研究道教的要籍。但该书所分36部类,不尽合理,略显杂乱,又例不注明出处,这是它的缺陷。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书名。宋真宗时张君房校正秘阁道书,撮其精要,以成此书。全书一百二十二卷。“云笈”为道家藏书之器。其称七签者,道家以天宝君说洞真为上乘,灵宝君说洞玄为中乘,神宝君说洞神为下乘;太玄、太平、太清三部为辅经;又正一、法文、遍陈三乘别为一部,合为七部。亦称小道藏。这部书除包括宋代以前的主要道书外,还收编了不少古代气功的练功方法与理论,如《太清导引养生经》、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 《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胎息法》、《玄鉴导引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等。

☚ 备急千金要方   圣济总录 ☛

云笈七签

道教类书。北宋道士张君房编。一百二十二卷。道教称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和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而总称“七签”,故名。张君房奉命领校道书,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已亡佚),后在此基础上,抄撮其精要辑成本书。内容包括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斋戒、服食、炼气、内外丹、分术乃至诗歌、传记等。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分类辑录。所录经籍,多有删削。本书不仅集北宋以前道教经书主要内容之大成,而且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片断和人物传记,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收入《道藏》第677至702页。

云笈七签

029 云笈七签

道教类书。有“小道藏”之称。题为宋朝张君房集进,君房任著作佐郎奉命主持校正道书,天僖三年 (1019) 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又撮其精要万余条,辑成本书,共122卷,于仁宗时(1023—1063)上之。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总称七部,《自序》称该书“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故名《云笈七签》。其内容丰富,征引道书甚多,或节录,或取全文,间有佚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

☚ 清静妙经   太上感应篇 ☛

云笈七签

一百二十二卷。宋张君房(生卒年不详)编辑。张君房,字尹才 (一作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等职,后从御史台谪官到宁海 (今属浙江省)。曾参予编校 《大宋天宫宝藏》一部、又编辑 《云笈七签》一部。据 《云笈七签序》及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引 《宋三朝国史志》载述,大中祥符初年,宋真宗崇尚道教,将秘阁藏书太清宝蕴交付余杭郡,使知郡戚纶与翰林学士陈尧佐选道士冲素大师、朱益谦、冯德之等修较,又命司徒王钦若统其事,使成藏而进之。于是依旧目刊补:凡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零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玄部一千四百零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共为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撰篇目上献,赐名《宝文统录》。然而其纲条漶漫,部分参差,与 《琼纲》、《玉纬》之目舛谬不同,岁月坐迁,科条未究。戚纶等推荐张君房主其事,王钦若也认为张君房可用,大中祥符六年(1013)冬,张君房除著作佐郎,使专其事。张君房尽得秘阁道书外,又收到苏、越、台三州旧《道藏》三千余卷,并又收到朝廷陆续交付到福建的道书及《明使摩尼经》等,与诸道士一起,依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商较异同,编次而成《大宋天宫宝藏》,总共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其后,张君房又撮其精要,采用万余条而编成《云笈七签》一书。“云”,是指道经为云篆天书,“笈”,是指书箱,所以道书称“云笈”;所谓“七签”,是指道经三洞、四辅共为七部之意。张君房认为道经总旨,不出七部所含,所以此书名为《云笈七签》。全书一百二十二卷。其中第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内含:《道德部》 (第一卷)、《混元混同开辟劫运部》(第二卷)、《道教本始部》 (第三卷)、《道教经法传授部》 (第四卷)、《经教相承部》 (第五卷)、《三洞经教部》 (第六至二十卷)、《天地部》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卷)、《日月星辰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五卷)、《十州三岛》(第二十六卷)、《洞天府地》(第二十七卷)、《二十八治》(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是以道士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分类辑录;内含:《禀生受命》(第二十九至三十一卷)、《杂修摄》(第三十二至三十六卷)、《斋戒》(第三十七卷)、《说戒》 (第三十八至四十卷)、《七签杂法》(第四十一卷)、《存思》(第四十二至四十四卷)、《秘要诀法》(第四十五至五十一卷)、《杂要图诀》(第五十二卷)、《杂秘要诀法》(第五十三卷)、《魂神》(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卷)、《诸家气法》 (第五十六至六十二卷)、《金丹诀》 (第六十三至六十五卷)、《丹论诀旨心照》(第六十六卷)、《金丹部》(第六十七至六十九卷)、《内丹诀法》(第七十卷)、《金丹部·太清真人大丹》(第七十一卷)、《内丹》(第七十二至七十三卷)、《方药》(第七十四至七十八卷)、《符图》 (第七十九至八十卷)、《庚申部》(第八十一至八十三卷)、《尸解》(第八十四至八十六卷)。第八十七卷至一百二十二卷编录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等; 内含:《诸真要略》、《仙籍旨诀》、《诸真语论》、《七部语要》、《七部名数要记》、《仙籍语论要记》、《仙籍理论要记》(第八十七至九十三卷),又含《仙籍语论要记(第九十四至九十五卷)及摘自《真诰等书的《赞颂歌》、《歌诗》、《诗赞辞》、《赞诗辞》(第九十六至九十九卷),含《纪》(神仙语录之类,第一百至一百零二卷)、《传》(记录真人传记等,第一百零三至一百零六卷),含《传录》、《列仙传》、《神仙传》(第一百零七至一百零九卷)、《洞仙传》(第一百一十至一百一十一卷)、《神仙感遇传》上(第一百一十二卷)、《传》(又作《神仙感遇传》下,内含《续仙传》等。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六卷)、《道教灵验记》(第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总之,凡是有关道经典籍都统收或摘取辑录,不加评论和解说。张君房自序称此书“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实非过论。由于元代重释轻道,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焚毁道书,致使《道德经》 以外的道书几乎全遭厄运,只有 《云笈七签》和《太清风露经》(现藏北京图书馆)得以幸存,所以《云笈七签》是宋代集道书之大成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及其以前的道教典籍。后世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认为此书是研究道教文化的重要史料,养生家也从此书中多有吸取。无论对于修身还是治学,此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云笈七签》yun ji qi qian

Seven Lots from the Bookbag of the Clouds→comp.张君房 (Zhang Junfa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