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陈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药 中药国药 药石 药材 本草(滇南~)粗药 草药 ☚ 药物 药方 ☛ 二陈汤化痰止咳平喘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45克、陈皮45克、白茯苓30克、甘草(炙)15克。水煎去渣, 候温灌服,或研末冲服。马、牛150~250克; 猪、羊30~60克。功能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证见咳声重浊、痰多而色白、口津滑利、舌苔白润、脉滑者宜用。湿痰之证,多由脾不健运, 气机阻滞, 湿邪凝聚而成。方中半夏辛温而燥, 最能燥湿化痰, 又可和胃降逆, 为主药; 陈皮理气燥湿, 使气顺痰消, 为辅药; 茯苓健脾燥湿, 俾湿无所聚, 则痰无由生, 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 为使药。诸药合用, 可使脾阳健, 痰湿去, 共起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用。方中陈皮、半夏, 用陈久者, 则无过燥之弊, 故名“二陈”。 二陈汤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半夏 (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水煎,不拘时服。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痰多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 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舌苔白腻等症。近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证者。方中以半夏为主药,其性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和胃降逆而止呕;辅以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而痰降,气化则痰亦化; 茯苓健脾渗湿,俾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是兼顾其本之法,甘草和中补土,使脾健则湿化痰消,均为佐使药; 加生姜降逆化痰,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夏、陈以行气消痰; 少用乌梅以收敛肺气,防祛痰理气药伤正,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平喘、止呕、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二陈汤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和剂局方》。药物组成:姜半夏、橘皮、茯苓、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呕恶、肢体困倦,或头目眩晕、心悸不宁。备注:本方已制成丸剂,名二陈丸。又,本方为治痰湿主方,临床可随证加减应用。 ☚ 萆薢渗湿汤 苍附导痰丸 ☛ 二陈汤er’chen decoction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组成的汤剂。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口色淡白,舌苔白润,脉滑数。 二陈汤 《万病回春》卷三【组方药物】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仁 山药(炒) 车前 木通 厚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份 二陈汤 《万病回春》卷四【组方药物】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 枳壳(麸炒) 牛膝(去芦) 猪苓 木通 山栀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 黄柏(酒炒)各等份 甘草减半 二陈汤 《诚书》卷八【组方药物】 半夏(炮,去脐) 枳实(炒) 酸枣仁(炒) 陈皮各6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二陈汤 二陈汤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古方,田半夏、桔红、白茯苓、甘草及生姜、乌梅组成,能“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等证,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皇家贵人,讲究享受,嗜食肥甘生冷灸煿等物,致使脾胃受损,湿以内生。且久居宫中,因深宫幽怨,以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克制脾土,使脾胃为病,出现泄泻、胃痛、纳呆诸症,御医们则常用二陈汤加减投治。如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定贵人脉案: 御医“庞景云请得定贵人脉息滑缓。系胃有湿饮之证,以致胸满口渴,少眠头眩。此由气虚动热所致,今用加味二陈汤,晚服一贴调理” (转引自《清宫医案研究》)。次日即 “症势渐减,(同上) 可见此方已见效果。其他御医在为宫中他人治疗肝脾不和,湿浊困脾等证时,也善用二陈汤酌情变化,或加香附、木香等疏肝行气之品,或合平胃散以助健脾除湿之功,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 四君子汤 菊花延龄膏 ☛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二陈汤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组成。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本方是治疗湿痰之主方,随证加减亦广泛应用于其他痰证。 ☚ 小半夏汤 导痰汤 ☛ 二陈汤èrchéntān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半夏、陈皮各五两, 茯苓三两, 炙甘草一两五钱,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后二味现多不用)。为粗末, 每服四钱, 水煎服。功能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治湿痰咳嗽, 症见痰多色白, 或胸膈胀满, 或恶心呕吐, 或头眩心悸, 或胃脘不舒, 舌苔白润。 二陈汤 二陈汤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由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组成。上药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 祛痰剂 温胆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