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里头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伊、洛两河之间,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距今约3600—3500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4米,分四个时期:一期与河南龙山文化接近,四期与二里冈早商文化接近。有的学者认为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存,三、四期是商汤的都城西亳的遗存。也有的研究者持不同意见,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代晚期的一个都邑遗存。遗址里有宫殿建筑基址、居民区住址、作坊、陶窑、窖穴、墓葬等遗迹和大量遗物。已发掘的两座宫殿建筑基址的特征是:1号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残高0.8米。它的中央偏北处,有一长30.4厘米,宽11.4米的长方形台基。台基上排列一周柱穴,计26个(东西各4、南北各9),每两个柱穴间的距离为3.8米,每个柱穴前边另有2个小柱穴。此外,在基址四周墙基的内外侧,还有成排的柱穴,有一排的,也有两排的。有关学者据此将此宫殿基址复原为前有广庭,周围环以一面坡或两面坡廊庑建筑的“四阿重屋”式殿堂。2号宫殿基址位于1号的东北150米左右。其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3米,东西宽58米。形制与1号宫址相仿,殿堂也在基址的北部长方形台基上。但它的周边柱穴有28个(东西各10,南北各4),柱穴内侧有3间木骨架房屋,在东廊下设有陶制排水管道。这两座宫殿基址,均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的遗物。它们从形制到结构均保留着早期宫殿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些还被后代仿效并沿用下来。其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居址、窖穴、陶窑等分布在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的周围。居室的平面有圆形、圆角方形及长方形等。较大的长方形居址长10米,宽5米。一般的则在3米左右。遗址里发现的多座陶窑的火门,火膛及窑箅保存得较好。遗址中的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分大、中、小三种。出土的遗物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以及陶拍、骨料、坩埚、陶范和铜渣等制作工具和原料。青铜器种类相当丰富,包括锛、刀、鱼钩、凿等生产工具,爵、斝等礼器,铃等乐器,戚、戈、镞等兵器以及装饰品。值得提出的是爵和装饰品。前者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后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如兽面铜牌饰是用了200多块绿松石镶嵌而成的,表现出熟练的镶嵌技术,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铜嵌制品。玉器大体可分礼器和装饰品两类,包括圭、璋、琮、钺及柄形器等。其中一件柄形器上,以浮雕和单线相结合的方法雕刻三组饕餮纹,与后来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相同,也是目前所见的饕餮纹中较早的一个。陶器有炊器、食器、酒器、储盛器等,以加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一般陶胎较厚。器形有罐、鼎、盆、鬲、豆、大口尊、缸、壶、觚、杯、角、爵等。这些器物做工比较整齐,涂黑衣或表面磨光的占相当数量,纹饰较多,有篮纹、弦纹、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各种印纹、鱼纹、蛇纹及兽面纹等。在大口尊上常刻着一、二、三、四等刻画符号。最突出的特征是鸡冠形器耳和花边器口装饰颇为流行。石器和骨器主要为生产工具,包括斧、凿、锛、铲、刀、镞、匕等。石器以斧、刀、镞数量最多。骨器还有笄和针等生活用具。除此外,还有漆器和卜骨。卜骨以猪、牛等动物的肩胛骨为多。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夏、商时期的文化有重要意义,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平粮台古城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 ☛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位于偃师县西南,伊洛两河之间。1960年起进行大面积发掘,证明二里头文化早于郑州二里岗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是目前中国早期城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看,主要有罐、鼎、盆、尊、鬲等,它们质地坚硬,可见火候掌握较好。后来又在此出土了中国最早青铜器——铜刀、铜爵等。这一发现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该年世界十七项大发现之一。
在二里头发掘出的大型宫殿遗址,据考证是早商时期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它比殷墟的建造年代更早。这座宫殿遗址是一组建筑群,建在高出自然地平以上80厘米、长108米、宽100米的巨大夯土台上,四周有一圈回廊。大门开在南面,估计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牌坊门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代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关部门已于1985年在商城遗址东面200米处兴建了偃师商城博物馆。
国务院于1988年1月批准二里头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平粮台古城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 ☛
二里头遗址

234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北临洛河。据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1959年发现,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址的主体是二里头文化堆积,厚3—4米,上面叠压商代二里冈期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下则有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仰韶文化堆积。二里头文化发现有宫殿建筑基址二座。1号宫殿基址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100米,高0.8米。中部偏北有一长方形台基,上排列柱穴一周,南北各9个,东西4个,间距3.8米,为“四阿重屋”式殿堂,东西长30.4米,南北11.4米,殿前广庭约5000平方米,基址四周有墙基.大门位于南墙中部。2号宫殿基址位于1号宫殿基址东北150米处,南北长73米,东西58米,形制与1号宫殿相仿。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 马厂塬遗址   城子崖遗址 ☛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9公里二里头村南、洛河故道北。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内含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商文化之间的古文化,对夏商考古具重要价值。这种文化遗存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玉村遗址首先发现,1956年又于郑州洛达庙遗址发现,一度称为“洛达庙类型”。因二里头遗址文化堆积丰富,范围大,遗存更具典型性,故命名为二里头文化。遗址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面积达3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3—4米,可分为四期。现已发掘出宫殿遗址、居民区遗址、制陶作坊、窖穴、墓葬等。已发掘2座宫殿建筑遗址。1号宫殿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残高0.8米,平面呈正方形。中部偏北处有长30.4米、宽11.4米的长方形台基,上有一周排列整齐的柱穴,每个柱穴前侧还有2个小柱穴。殿前有广庭,面积达5000平方米,基址四周有一面坡或两面坡式廊庑建筑。据遗址可复原出一座高大轩敞的四阿重屋式殿堂,加上回廊的出现,可以说它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有早期宫殿特点,并为以后历代宫殿所沿用。殿堂后还有一座大墓。商代早期墓葬中,有6座形制较大,出土有铜爵、铜戈、铜戚、玉璋、玉钺、陶盉、陶觚、陶盆、漆豆、漆筒形器、石磬等珍贵文物。墓坑大小,随葬物多少,有明显阶级差别。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也表现出熟练精巧的镶嵌技艺。二里头遗址经测定,时间当在夏商时期,距今约3500—3600年。目前学术界或认为遗址第一、二期为夏文化遗存,第三、四期则是商汤都城西毫的遗存;或认为郑州商城是西毫,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一处都邑。

☚ 尸乡沟商城遗址   吕不韦墓 ☛

二里头遗址

夏晚期王都遗址。一说商汤都城西毫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1959年始发掘。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面积3平方公里。二里头文化堆积厚3—4米,另有商代二里冈期和汉代文化层。已发掘2座宫殿建筑基址,保留早期宫殿特点,为“四阿重檐”式。还发现制陶、铸铜等手工业作坊址、墓葬等。遗物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等。青铜器的发现意义特别重大,标志着此时已进入青铜时代。陶器中炊器以夹砂罐为主,鼎、鬲次之;食器多见盆、豆、簋、三足盘;储盛器有大口尊、瓮、缸等;酒器有壶、盉、觚、爵等。遗址中的二里头文化可分4期。对探索夏文化和商文化渊源有重要意义。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南。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调查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掘并持续至今。
遗址面积约为37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包括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和汉代文化层,其中二里头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厚达3米~4米。已发现的遗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陶器器形以夹沙罐、鼎、鬲为主,甗、斝少见。食器有盆、豆、簋、三足盘。储盛器有大口尊、瓮、缸、圜底盆、敛口罐、高颈罐、汲水罐。酒器有壶、盉、觚、爵、角和杯。青铜器主要为工具、兵器、礼器、乐器、装饰品。其中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鱼钩等。武器有戈、钺、戚、镞。礼器有束腰平底爵、平底斝、盉、鼎等。这里发现的青铜容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发现的遗迹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址、一般居住址、陶窑、窖穴和墓葬等。宫殿基址有两座。一号宫殿基址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基址中部偏北处,有一长方形台基,台基上有一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的 “四阿重屋” 式殿堂。殿前为中庭。基址的四周有一面坡或两面坡的廊庑建筑。大门在基址南墙的中部,宽34米。另在东北角有2个小门。此宫殿建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二号宫殿基址位于一号宫殿基址东北约150米处,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3米,东西宽58米。形制与一号宫殿相仿,时代与一号宫殿相近。两处宫殿基址的某些特点对后代宫殿建筑影响颇大,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玉 璋


遗址的性质,在偃师商城发现之前,一般认为即 《汉书·地理志》所载的商汤都城西亳。1984年偃师商城被发现之后,一般认为此地属于夏代的都邑。该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南,面积约三平方公里。自1959年以来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已发现两座宫殿遗址,一批墓葬和铸造铜器、烧制陶器、制造骨器的作坊。宫殿的殿堂采用四坡出檐的大屋顶,四周有廊庑围绕。这种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出土的遗物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和骨角器。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兵器和容器。这是中原地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一批青铜器。经测定,这处遗距今三千五百年一三千九百年,故有些学者认为它在性质上应属于夏文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