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妙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二妙散 二妙散 èrmiàosǎn 散藥。由黄柏、蒼术二味組成,功效神妙,故名。主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脚膝無力。本方作成丸藥,曰“二妙丸”,加牛膝曰“三妙丸”,再加薏苡仁名“四妙丸”。散藥加檳榔曰“三妙散”。參閲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二妙散方》。 二妙散《丹溪心法》卷四方。炒黄柏、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姜汁调服。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或带下黄白量多。近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等证属湿热者。若有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痰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本方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卷九,名苍术散,治证相同。 二妙散 《丹溪心法》卷四【组方药物】 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各等份 二妙散 《云南医药》1989,1:65【组方药物】 儿茶37.5克 明矾30克 二妙散《丹溪心法》方。由黄柏、苍术组成。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走窜下注,症见筋骨疼痛,足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带下浊臭,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加牛膝名“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所致的双足麻痛,瘘软无力。 二妙散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柏15克苍术15克组成。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至5克,温开水送服;作汤剂,水煎服亦可。有清热燥湿之功。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本方在临床治疗中,常根据病证变化,适当加味用之。后世加牛膝为丸,名“三妙丸”,治湿热下流,两腿麻木;再加薏苡仁为丸,名“四妙丸”治两足麻痿肿痛等证。 ☚ 八正散 苦参汤 ☛ 二妙散èrmiàosǎn《丹溪心法》方。黄柏、苍术各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 日两次, 冲服。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 或足膝红肿热痛, 或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 下部湿疮等。《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 主治相同。 二妙散 二妙散本方出自 《丹溪心法》卷四。又名苍术散。方由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组成。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现用法作丸、散剂,每服6~9克,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亦作汤剂,水煎服,或不加姜汁,或不加酒,用量酌定。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所致之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肢痿软无力,小便短黄,以及湿热带下和下部湿疮,舌苔黄腻。本方所治证属脾胃湿热下注所致。治当清热燥湿。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姜汁和胃健脾,以杜脾胃生湿之源。湿蕴化热,流注下焦,或用黄柏以清下焦湿热。三药合用,体现出中下并治,标本兼顾之法。凡属下焦湿热之证,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者便可使用。原方加减法: “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之”。此谓兼见气病,气机不畅有碍清热祛湿,宜加理气药物; 兼见血虚,宜加补血之药,然下焦湿热之证,用补宜慎; 原方用法中已有姜汁调服,此节谓本方证,如见疼痛厉害,可再加重姜汁,并趁热辣甚之时服用,可借辛散之性,以加强止痛效果。 ☚ 宣痹汤 百合滑石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