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吳家磚橋”、“紅藥橋”。位於江蘇揚州城西北。相傳古有二十四美人於此吹簫,故名。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宋·姜夔《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清·李斗《揚州畫舫録·岡西録》:“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方輿勝覽》則謂隋代已有二十四橋,並以城門坊市爲名。宋時韓令坤築州城,别立橋梁。所謂二十四橋或存或廢,已難查考。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揚州在唐時最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最西濁河茶園橋……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次東水門東出,有山光橋。”謂揚州城外西起濁河茶園橋,東至山光橋止所有的橋。按,唐時揚州雖盛,橋亦不足二十四座。故前說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