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十世纪大舞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十世纪大舞台

二十世纪大舞台

半月刊。1904年10月创刊于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发行。陈去病、柳亚子主编。它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刊物。其宗旨是:“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柳亚子的《发刊词》和陈去病的《论戏剧之有益》中公开鼓吹戏剧要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提倡戏剧改革,宣传革命,发扬民气,并希望组成一支“梨园革命军”。曾刊载戏曲、传奇《安乐窝》《鬼怜寒》等反清作品;另有《新上海》《长乐老》等。开辟“舞台掌故”“梨园杂志”“舆论一斑”等栏目,另有小说、诗、名优传等。仅见2期。

☚ 新新小说   国粹学报 ☛

二十世纪大舞台

近代文学杂志。半月刊。光绪三十年九月(1904年10月)创刊于上海。陈去病、汪笑侬、熊文通、陈竞全、孙寰镜、孟荣军发起,陈去病创办并主编。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兼发行。刊行两期即被清政府查禁。该刊“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招股启并简章》)。柳亚子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亦云:“今兹《二十世纪大舞台》,乃为优伶社会之机关,而实行改良之政策,非徒以空言自见……今所组织,实于全国社会思想之根据地,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二十世纪大舞台》万岁。”可见倡导民族民主革命是本刊的显著特点。

该刊以戏剧为主,兼及小说、诗文、歌谣、论说和名优传记等。设图画、题词、论著、传奇、班本、小说、丛谭、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等栏目。所刊作品,莫不与时政和社会有关。如静庵(孙寰镜)的《安乐窝》传奇,讥刺慈禧太后的骄奢淫逸和顽固不化;醒狮(陈去病)的《金谷香》班本,揭露官僚的卖国行径;孝农(汪笑侬)的《长乐老》班本,借明末史事以刺现实;惜秋(欧阳钜元)的《拿破仑》班本,借法国大革命暗喻反清革命;寰镜庐主人(孙寰镜)的《新水浒》小说,宣传官逼民反;陈去病的《论戏剧之有益》和《告优伶》论文,号召革命党人和进步艺人以新思想的戏剧来开通民智等。其他主要撰稿人还有高燮、金松岑、吴梅等。

该刊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戏剧专刊,且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因此尽管仅出两期,依然影响颇大。第1期一出版,立即抢购一空,不得不再版,并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当时的《中国日报》特发专文,盛赞其“精神高尚”,“自成格调,读之令我国家民族之思想悠然兴发,不能自已”。


二十世纪大舞台 - 近代中国历史 - 可可诗词网

二十世纪大舞台

 中国近代最早以戏剧为主的文艺刊物。1904年(光绪三十年) 10月由陈去病、汪笑侬等发起创刊于上海。陈去病、柳亚子主编。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宗旨。所刊多为戏剧、小说,兼及论著。戏剧作品主要分为时事剧(如《安乐窝》)、历史剧(如《长乐行》)和西洋剧(如《拿破仑》)。作品抨击清朝统治的腐败昏庸,具有一定革命倾向。发行两期后即被清政府封禁。
二十世纪大舞台

292 二十世纪大舞台

戏曲期刊。柳亚子主编,1904年10月创刊,为中国第一种戏曲杂志。刊登戏曲剧本,专论,咏剧诗词,舞台掌故等。共出二期停刊。

☚ 延安平剧院   戏剧月刊 ☛
二十世纪大舞台

《二十世纪大舞台》

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和最早的革命文学期刊。1904年10月在上海创刊。半月刊。陈去病主编,协助编撰者有柳亚子、金松岑等。内容分论说、传记、小说、传奇、班本、丛谭、文苑、歌谣、批评、纪事、译编、杂录、调查、答问等栏。公开宣称“以改革旧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目的”,认为戏曲文学作品在宣传革命方面,奏效之捷,远胜于一般政治宣传品。在戏曲小说等作品中,公开宣布“吾侪崇拜共和”,志在“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和“光复旧物,推翻虏朝”,民主革命色彩非常强烈,是以戏曲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的文学刊物。只出两期,即被封禁。

☚ 二为方向   人体艺术 ☛
000036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