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十七松堂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十七松堂集 二十七松堂集诗文别集。清廖燕作。燕有室名二十七松堂,故名。二十二卷,包括文十六卷,诗六卷。燕为文疏隽跌宕,议论时有灼见,对于传统史论多有辨驳。如《明太祖论》谓明太祖以制义取士,致使明知识分子除《四书》外一概不看,于是天下之书不焚而自焚,所以,八股取士与秦始皇焚书相同,区别只在明巧而秦拙。诗亦直抒胸臆,有其特色,如《饮酒》表现自我清高,颇有睥睨尘俗气概。有清乾隆间刻本。另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有清康熙间刻本。 ☚ 湖海集 敬业堂集 ☛ 二十七松堂集 清代诗文别集。廖燕撰。廖燕,号柴舟,清初文学家,尤长于文。因廖燕有室名二十七松堂,故名。共22卷,包括文18卷、诗4卷。卷首有曾璟《廖燕传》、王源《廖处士墓志铭》。乾隆三年(1738),高纲官韶州府知府,始刊行。 日本文久二年(清同治元年,1862),日本人妻木氏为选刻其文16卷。卷首有盐谷世弘序和朱蕖所作原序与廖燕自序。该本较之诗文合刻本更为流行。盐谷世弘序中盛称廖燕之文,将廖燕与侯方域、魏禧相提并论,认为“朝宗以气胜,冰叔以力胜”,而“柴舟以才胜”。 二十七松堂集诗文集。清廖燕撰。二十二卷。燕初名燕生,字柴舟, 曲江(今属广东)人。生于明末,入清抗节不仕,以布衣终身。工古文辞,善于论辩,文笔疏隽。是集分文十六卷,诗六卷,前有曾璟《廖燕传》。因燕有室名曰二十七松堂,故以名集。为文立论突兀奇险,如论上古无兵书,孙武、吴起皆是善用兵者,意在强调先有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如论古人先有文章而后拟题、借题或标题,意在强调文章从实际出发,以内容为实质。又如论知识源泉不在于书本,而在于客观事物,谓“天地万物”是无字书,取之不尽。反对死守书本。又如论明太祖推行“制艺”,以八股取士,是“治天下可愚不可智”,使天下皆安于此术,与秦焚书之术,其结果无异。凡此等议论见解,悉甚透辟。史论诸篇,均有新意,发前人之所未发,识见甚高,非庸常文士之辈所能。鞭辟科举害人,固然有理;但否定客观间接经验,亦缺少辩证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其诗作也多清新可读。有乾隆间刻本。另有十六卷本,题《二十七松堂文集》,系康熙间刻本,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著录即此本。 《二十七松堂集》er shi qi song tang jiA Collection of the Hall of Twenty-seven Pine Trees→廖燕(Liao Y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