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五减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五减租

 参见“减租减息”。

二五减租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限制封建剥削处理租佃关系的基本政策。早在1924年孙中山北上以前,就曾签署过一道命令,提出“二五减租”的口号,但当时并未讨论实施。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确定“减原租百分之二十五,”作为广东减租运动的具体政策,并要求广州国民政府加以实施。同年10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所作的《关于本党最近政纲决议案》中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因大革命失败,“二五减租”并未全面实施。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里彻底实行“二五减租”。即依照抗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但由于原租额各地高低不一。高地租既或减租之后,其租额仍然很高。因此,晋察冀边区特规定:“实行减租后之租额,或新订租佃契约之租额,均不得超过耕地正产物收获总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超过者应减为三百七十五,不及者依其约定。”解放战争后期和全国解放后,在新解放地区,未实施全面土地改革之前,首先进行减租减息。基本上按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二五减租”。减租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而且为以后彻底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五减租25%reductioninrent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实行的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土地政策。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国民党政府在其政纲中也曾提出实行二五减租的办法,但未认真实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主动把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二五减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解放区在实行土地改革以前,也曾实行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erwu jianzu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一种减租减息政策,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照原租额减去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曾决定实行二五减租。但这一措施没有也不可能认真实行。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曾实行“二五减租”,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二五减租尚未触动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 减租减息   重农抑商 ☛

二五减租

又称“四一减租”。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减租政策。即不论任何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25%。在分成租盛行的地区,提出三七分租,即在收获量中地主占三成,佃户占七成。二五减租和减息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根据地胜利地渡过艰苦阶段,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条件。

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一种减租减息政策,即核减原租额的25%。大革命时期,在中共推动下,国民党中央曾决定实行二五减租,后因蒋介石集团叛变, 未能实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发布,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均按抗战前的租额减低25%,游击区和敌占区附近可略微少减;地租一律于作物收获后交纳;多年欠租应予免交。二五减租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又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将二五减租转为土地改革。

☚ 减租减息   四一减租 ☛
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中关于减租的具体比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曾促使国民党政府于1926年在其“政纲”中提出“二五减租”,但由于地主阶级的反对,未能实行。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减轻农民的地租负担和高利贷盘剥,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原来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并以此作为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晋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陆续颁布了有关减租减息的法令,其中规定,地租一般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抗战前原租额减去25%,多年欠租应予以免交。1940年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现在的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方能发动基本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但也不要减得太多。地租,一般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7页)1942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附件中,又具体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以减低原租额25%(二五减租)为原则”。实行二五减租,一方面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地租负担,改善了根据地农民群众的生活,使农民群众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地主保存一定的经济地位,有利于团结和联合各阶层人民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对争取抗战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救国公粮   统一累进税 ☛
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

“减少地租额25%”的简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土地政策。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用减租减息政策代替没收地主土地政策。1942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决定》及其附件,规定在一切尚未减租的地区,其租额按抗日战争前租额减低25%。但对不同地区作了特殊规定,如游击区、敌占据点附近减15%或10%。

☚ 土地使用权   土地没收 ☛

二五减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国民政府于1926年在政纲中提出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即由原来一般占主要农产品全部收获量百分之五十的租额中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应减部分相当全部收获量的百分之十二点五,减租后按收获量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五交纳地租。由于地主阶级的反对而未能执行。

二五减租

二五减租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的减轻佃农地租的土地政策。1926年9月广州国民政府在政纲中提出减轻佃农佃租25%,即从原来一般占主要农产品全部收获量50%的租额中减去25%,应减部分相当于收获量的12.5%,即地租为37.5%。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多次实行二五减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减息为其土地政策时,一般也采用二五减租。

☚ 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次革命 ☛
000001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