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合作金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合作金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合作金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合作金融是合作经济的组成部分。它伴随合作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如同合作经济一样,合作金融是一种时空跨度极大的信用活动形式。自从原始社会解体,凡是存在商品货币交换的地方,个体劳动者之间就会自发萌生互助合作的需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形成种种互相合作的形式。合会、标会等多种形式的“会”,就是中国早期的合作金融形式。民间自发形成的合作金融活动,总是处于不稳定、偶发性的状况,但具有极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在存在分工、交换的经济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经济形式占主导地位,这种民间、自发的合作金融活动总会不断发生。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金融体系中,民间自发的合作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处在较低的层次,影响力是很有限的。
合作金融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合作金融的历史发展中,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发育,合作金融也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进入了以稳定的机构为载体的现代发展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而后迅速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并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
合作金融在19世纪中叶首先在欧洲兴盛,并形成信用合作运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这个时期,封建社会在欧洲加速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后在各国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生产的分工和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加速了两极分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育,按资本主义方式运作的各种信用机构和信用形式,也占据了社会信用活动的主导地位。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力市场竞争,广大小生产者为避免破产的厄运,只在依靠合作才能形成更为有竞争力的社会经济实力,以往存在的不稳定、偶发性的经济合作形式,获得了向稳定、常设、规范运作的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
信用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在19世纪中叶首先在欧洲兴盛,还得益于社会主义的思潮在欧洲的广泛传播。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家,或是形形色色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持批评态度的思想家,在构想和宣传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制度时,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合理性进行理性批判时,都不同程度地对合作经济制度的合理性、生命力进行了分析论证,甚至有的还进行了实验探索。这些思想,对广大怀有合作经济和合作金融需求的小生产者无疑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一百多年来,合作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发育成长,已形成有别于资本主义金融运作特点的、相对独立的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合作金融的生命力,来自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为它提供的广阔生存空间。在各市场经济国家,依旧大量存在的小生产者,构成合作经济的深厚土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阶层劳动者不断进入投资者行列,扩大了合作经济加入者的阶段。社会经济生活货币化、信用化程度的加深,在由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等构成的合作经济体系中,推动合作金融日益居于中心环节,并发育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合作金融的生命力,来自合作经济制度激发的市场竞争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为前提,又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按合理分工要求集约配置生产要素,获得了优于小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合作经济不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为集约配置生产要素创造前提的。合作经济是通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的途径,为集约配置生产要素创造前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可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包括合作金融在内的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走过了曲折起伏的道路,但依然在发展壮大。不仅在各个国家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了国际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的这种发展趋势,根源于合作经济内在的经济竞争能力。
从合作金融发展历史看,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执行的扶持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经济处在奠定必要经济基础和自由发展的阶段,为了加速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和对立,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政策是扶持、保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合作经济不可能从国家那里得到什么扶持与支持。这个时期,合作经济是广大小生产者联合起来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斗争的经济形式,也是各种社会主义者组织运用来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作斗争的政治形式。而到了本世纪,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育成熟和壮大,一方面,在已经形成的经济基础上,它完全可以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运行所创造的竞争力来不断复制、强化其经济基础,集约生产、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等已取代简单的两极分化,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经济社会环境稳定的要求不断提高,两级分化导致社会动荡所造成的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负面效应,已开始超过两极分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再生产提供的正面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对已显示出一定生存竞争能力的合作经济给予支持,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益处,不会危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而且把两极分化控制在可控范围,也有利于保持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基于这种考虑,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对合作经济、合作金融支持、扶持的政策。这些扶持,一是表现在通过立法,承认合作经济的生存空间,规范合作经济的性质、特征、机构组织、业务范围、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提供权益的法律保障;二是对合作经济、合作金融,在经济上以减免税赋、降低准备金比率、方便融资等方式,给予支持,等等。
合作金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既包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发展,也包括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发展。自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长达数十年的时期内,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继在不少国家取得统治地位,使得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一部分国家中成为另一种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情况表明,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合作金融的发展也不顺利。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时起到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止。在这个阶段,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各国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时,都曾或长或短地允许一些小生产,甚至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存在。为了抑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避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经济基础,也为了能通过联合劳动提高生产率,这些国家都倡导、扶持合作金融,使之发挥推动合作经济壮大的积极作用。在这种环境中,合作金融一度得到长足发展。第二阶段,是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个阶段,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构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模式,是由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国家直接计划和组织生产,劳动者能够直接占有支配的只是必要的生活资料。这种全民所有的所有制表现为国家所有制。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排斥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关系,因此,它从根本上铲除了现代合作金融的经济基础。在这个阶段,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金融,乃至合作经济,不是被正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所替代,就是被大大扭曲,名存实亡。第三个阶段,从各社会主义国家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始,现在还处于这个阶段。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论是选择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前进,还是坚持按有所变革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前进,由于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式普遍得到发展,合作金融伴随着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滋长,再度获得生存空间,又开始发展起来。

☚ 一、合作金融的定义   三、合作金融的特征 ☛
000049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