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二、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952年6月30日,原辽西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发出 《粮食作物评选良种办法》 的通知,建立县、区、村选种委员会; 1956年,全省农业社建立 “母种地”;1958年,创办人民公社良种场,形成种子专业生产组织。初步建立了一些种子生产制度和体系。通过品种评选和推广,先后完成三次品种更换。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至中期,通过地方品种的评比和选优,选出一批优良的地方品种,取代了农民多年种植的杂、劣、老品种,主要体现在大豆、高粱、玉米、谷子、小麦五大作物。第二次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推广了一批系统选育的新品种和玉米的品种间杂交种。这一时期良种繁育的基本特点是以科研单位、县级示范场整理提纯的原种为种源,由县示范场繁育良种供应给农业社的“母种地”再繁殖后,用于农民大田生产。各地普遍建立起了技术、行政、经营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 (站),直接管理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和推广,并建立了以县良种场为核心,以公社良种场为桥梁,以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第三次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期,用新选育的各种作物高产品种代替低产的老品种,玉米、高粱首次用杂交种 (玉米为自交系间杂交种)代替了常规品种,使辽宁的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通过40多年的建设,辽宁比较全面的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 ☚ (三)坚持改革创新拓宽服务领域 (一)种子管理机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