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乡镇企业经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乡镇企业经济economics of township enterprise中国乡镇企业的商品生产、产品流通、利润分配等再生产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中国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自主经营的企业, 经营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从整体上看, 乡镇企业是一个多层次、多行业和多种经济形式的综合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 1985年商业、饮食业产值合计中包括村以下建筑业、运输业1985年固定资产合计中不包括村以下企业固定资产。 结构和地区分布 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占3%,第二产业占89%,第三产业占8%(表2)。
按经济类型分,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中,乡办企业占41.7%,村办企业占31.1%,组办企业占2.3%,联合企业占9%,个体企业占15.9%。 乡镇工业总产值中,1985年轻工业产值占50.1%,重工业占49.9%。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占58.5%。重工业中以制造业发展最快,1985年比1980年增长201.7%,所占比重为71.1%;其次是采掘业,1985年比1980年增长137.6%,所占比重为15.4%。工业的部门结构见表3。 表3 1980年、1985年乡镇工业部门结构
地区分布:全国乡镇企业按地区特点和发达程度可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9省市。乡镇企业总值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7%, 占本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2.1%; 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0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6.7%, 占本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0.8%;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西藏10省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6%,占本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9.5%。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 工业产值占78.7%,建筑业占12.4%,运输业占2%,商业饮食业占4.8%; 中部地区分别占65.6%、19.3%、3.4%、7.4%; 西部地区分别占53%、33.7%、3.5%、7.2%。 流通体制 乡镇企业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体制。主要是组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其他各种物资、设备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企业内部都有从事产供销和搜集市场信息的人员。乡镇企业为国内及国际市场提供多种产品,1985年提供煤炭2.3亿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26.1%;水泥2 09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9%;丝及纺织品11 245吨和54.706万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6.5%和37.8%;机制纸及纸板21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砖2 385亿块,占全国总产量的81%;生产的中小农具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乡镇企业还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按198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口创汇的乡镇企业近万家,品种有2 000多个,行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外汇收入达40多亿美元。 所有制形式 乡镇企业有劳动农民集体所有、农民个人所有、不同经济成分混合所有三种形式。劳动农民集体所有形式,包括乡(即原来公社、区、镇)、村(原来生产大队、生产队)用集体积累办的企业、部分农民入股联合举办的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吸收农民和职工个人资金举办的企业。集体企业的特点:❶它的财产属不同范围内全体农民共有。 ❷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代表由农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企业经营者通过招聘或投标产生。 ❸企业的利润分配除上交国家税金外,其纯利润由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安排。 ❹厂长和职工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一般实行计件工资或基本工资加奖励。企业办得好坏直接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 ❺厂长、职工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 ❻在国家法律范围许可下,实行自主经营。 ❼国家实行指导性计划,产供销由市场调节。集体所有制是乡镇企业的主体,1985年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2.8%。部分劳动农民集资入股联合举办的合作企业的特点是:❶自愿集资, 合股经营, 劳资结合, 按股分红。生产资料和设备属于企业股东所有, 独立自主经营。 ❷股分合作形式多样, 有资金入股合作, 有资金、技术入股合作, 有劳动力入股合作, 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 有合股承包。 ❸合股企业收益分配办法有多种。有的实行按劳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办法; 有的以劳动多少分配为主, 辅以按股金分红; 有的在利润中提出公共积累后, 付给职工工资报酬。这类企业一般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 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劳动者把生产资料既看作是公共的、集体的, 又看作是个人的、自己的, 利益均沾, 风险共担。这类企业产值1985年虽占乡镇企业总产值2.3%, 但其发展趋势是扩大的。集体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或职工入股的企业, 兼有上述两种企业的某些特点。 劳动农民个人所有形式, 指由农户或农民个人举办的企业。这类企业, 由个人投资, 由家庭劳力参加或请几个帮工,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全由企业主个人主持, 企业的利润分配除缴纳国家税金外由企业主自行安排。外来职工在企业劳动基本是属于雇佣关系。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其特点:❶补充国营、集体企业的不足, 适应社会的需要; ❷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农村各有专长的人都能得到施展; ❸能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的闲散资金尽快地投向生产、流通领域。这类企业1985年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4.9%。 不同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形式, 其特点是: 企业的所有者不因参加联合而改变其原来所有制形式; 企业由入股者共同所有; 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厂长)负责制,按集体所有制经营; 可以跨地区组织。这种企业能发挥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是国家提倡的一种形式。 分配形式 乡镇企业在分配上, 首先扣除各种物资消耗和营业外支出,其后支付职工工资、缴纳国家各种税金、乡村政府的提留, 再按股分红。国家所得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体现。目前乡镇企业税种有工商税、产品税、营业税、增值税、盐税、所得税(按八级累进办法征税)、建筑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按十级累进办法征税),以及教育附加税等。1985年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137.2亿元,占乡村企业利税总额的38.8%。集体所得的部分, 包括上缴乡村政府和企业留利两项。上缴乡村政府利润主要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小集镇建设、办农村教育和集体福利事业等,还包括应由国家财政列支的乡村政府各项事业费开支。企业留利, 主要是用于补充扩大再生产、职工福利事业和教育。1985年乡镇企业利润287.4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7.7%。其中乡村企业利润171.3亿元,占乡村企业利税总额的61.2%。在乡村企业税后利润中, 企业留成占50.6%(包括各部门对乡镇企业的摊派等), 占乡村企业利税总额的31%; 上缴乡村政府占税后利润49.4%, 占利税总额的30.2%。个人所得部分包括工资及奖金。乡镇企业普遍实行工资制, 但与国营企业的工资制不完全相同。它实行浮动工资制, 即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浮动, 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紧密的联系。常见的工资制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股份分红加工资等多种形式。1985年乡镇企业的工资总额为472.1亿元,每一职工平均年工资676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